宏观研究报告:在对冲基金眼中 美国经济将会怎样?
特朗普提名宏观对冲基金大佬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担任美国财长,他近期提出了引人瞩目的“333 方案”:到2028 年将预算赤字降至GDP 的3%、通过放松管制实现3%的GDP 增长、每日增产300 万桶或等量能源,而实施这一方案将为美联储创造开启“适当宽松周期”的条件。
从宏观角度而言,他认为美国的财政赤字过高,并倾向于大幅削减政府开支,同时也支持强美元和数字货币;也有一些人指出,贝森特认为日元过弱,并认为日元会升值40%。这些宏观观点放在一起,事实上指出了一些有意思的方向,即美国可以通过提高政府和经济效率的方式,来逐步降低财政赤字,而由此来支撑美元的强势地位。
数据方面,11 月美国PMI 数据继续呈现分化的态势。制造业PMI 录得48.8,在延续了温和收缩趋势的同时,服务业PMI 突破了连续多月的55 水平,录得57,为2022 年5 月以来的最高值。
大选结束后,“特朗普交易”经过短暂调整后重拾上行动力。美元指数在上周后半段时间迎来三连涨,最终收于107.5,为2022 年末以来最高水平。近期美元指数的走强与市场对于美联储12 月降息预期的调整密切相关。CME的FedWatch 数据显示,市场预期暂停降息的可能性超过47%,而上周这一概率为17%。降息预期的边际变化是市场对美国政府未来政策效果的直接反映,随着特朗普官员提名人选的陆续落地以及近期美联储官员所释放出对未来货币政策放松路径的谨慎态度,“再通胀”的隐忧已经在慢慢“生长”。
上周市场的另一个焦点是芯片巨头英伟达(NVDA US)第三季度财报,虽然其业绩超出市场预期,营收继续刷新单季最高纪录,但令人难以费解的是,业绩公布后公司股价却出现波动。如果结合业绩公布前英伟达股价的走势,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投资者已经提前押注英伟达业绩再超预期,业绩公布后部分短期投资者获利离场的结果。
大选之后,海外宏观数据进入了短暂真空期,上周前半段时间并没有重磅数据公布,市场表现相对平淡,进入后半程,随着英伟达(NVDA US)业绩以及PMI、通胀预期等数据的陆续公布,“特朗普交易”再次出现回温的迹象。与此同时,候选总统特朗普提名宏观对冲基金大佬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担任美国财长,贝森特曾经为索罗斯工作,并在对冲基金领域获得巨大成功,也因此其观点更加受到市场的重视。
在过去的几天内,市场对贝森特的分析已经汗牛充栋。其中最有标志性的是他近期提出了引人瞩目的“333 方案”:到2028 年将预算赤字降至GDP 的3%、通过放松管制实现3%的GDP 增长、每日增产300 万桶或等量能源。他认为,实施这一方案将为美联储创造开启“适当宽松周期”的条件。
作为宏观对冲大佬,贝森特兼具交易员和宏观思维,比如说他倾向于“逆向思考”,不愿与大多数人站在一起,同时他认为如果不认同市场流行的交易方向,宁可不参与其中。他也会自己下注,并且认为只有为自己工作,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从宏观角度而言,他认为美国的财政赤字过高,并倾向于大幅削减政府开支,同时也支持强美元和数字货币;也有一些人指出,贝森特认为日元过弱,并认为日元会升值40%。
这些宏观观点放在一起,事实上指出了一些有意思的方向,即美国可以通过提高政府和经济效率的方式,来逐步降低财政赤字,而由此来支撑美元的强势地位。这些从宏观经济角度而言是成立的,但强美元是否也意味着“强日元”,在某种程度上则取决于日本经济的表现以及美国对于日本的中长期支持程度。而从这个角度而言,是否意味着欧元将必然成为一个受害者?无论如何,从一个宏观对冲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本质上要在确定的趋势下寻找到风险收益最高的投资组合——而这个组合一开始往往是显得“不切实际”的。可以想象,贝森特上任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影响力可能会被削弱,尤其考虑到贝森特一直以来对美联储的批评,比如说认为其9 月降息过早、幅度过大。
上周数据方面,11 月美国PMI 数据继续呈现分化的态势。制造业PMI 录得48.8,在延续了温和收缩趋势的同时,服务业PMI 突破了连续多月的55 水平,录得57,为2022 年5 月以来的最高值。PMI 分项方面,市场更为关注的无疑是劳动力和价格相关的数据,从结果看,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市场开始收敛,制造业就业分项指数回升至荣枯线(50)以上,这可能反映了一些罢工工人的回归,但服务业就业分项指数进一步下跌至48.7,陷入萎缩。价格方面整体利好通胀,虽然投入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但标普全球的综合售价指数本月降至四年多来的最低点。
大选结束后,“特朗普交易”经过短暂调整后,重拾上行动力。首先,美元指数在上周后半段时间迎来三连涨,最终收于107.5,为2022 年末以来的最高水平。近期美元指数的走强与市场对于美联储12 月降息预期的调整密切相关。CME 的FedWatch 数据显示,市场预期暂停降息的可能性超过47%,而上周这一概率为17%。降息预期的边际变化是市场对美国政府未来政策效果的直接反映,随着特朗普官员提名人选的陆续落地以及近期美联储官员所释放出对未来货币政策放松路径的谨慎态度,“再通胀”的隐忧已经在慢慢“生长”。
当然,欧元的继续大幅下跌也是推动美元走强的关键因素,这与欧洲基本面的进一步恶化不无关系。略早于美国公布的欧元区11 月PMI 数据全线低于市场预期,在荣枯线下进一步下探。欧元区11 月制造业PMI 与服务业PMI 分别录得45.2、49.2,低于市场预期的46.0、51.6。经济数据继续恶化拖累欧元走弱,美国大选落定以来,欧元累计跌幅已经接近5%。
今年欧洲央行已经将政策利率调降75 个基点至3.25%,在疲弱的PMI 数据公布后,市场押注欧央行12 月降息50 个基点的可能性已经达到50%,并预计明年将继续降息150 个基点。
上周市场的另一个焦点是芯片巨头英伟达第三季度财报,英伟达业绩再次超出市场预期,3QFY25 营收350.8 亿美元(同比+94%,环比+17%),市场一致预期为332.5 亿美元。虽然营收继续刷新单季最高纪录,各业务收入全线高于分析师预期,令人难以费解的是,业绩公布后公司股价却出现波动。如果结合业绩公布前英伟达股价的走势,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投资者已经提前押注英伟达业绩再超预期,业绩公布后部分短期投资者获利离场的结果。
深层次而言,英伟达股价表现反映的是美国经济的前景。英伟达在美股大盘中权重最高,引导美股大盘指数。包括英伟达在内的七家龙头科技公司今年拉动大盘上涨24%。深层看,AI 技术在生产、服务、自动驾驶、医疗保健、教育、企业运营等行业中广泛应用,提高经济体中各部门的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在AI 芯片领域,英伟达的芯片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其生产的芯片甚至成为科技发展的“硬通货”。从某种程度而言,投资英伟达就是在投资美国经济前景,以及整个美股市场的盈利预期。
因此在财报落地后,美股恢复了上行动力,道琼斯指数连涨三日创下历史新高,标普500 也连涨5 日。从全周看,标普500、纳指、道指分别录得约1.7%、1.7%、2.0%涨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