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双周报:珠海航展显实力 特朗普效应影响国际市场
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近两周,美元指数持续走强,非美货币普遍贬值,但同期人民币表现要强于其他非美货币。短期集装箱运价指数有所上涨,但主要受东南亚航线带动,美西航线运价涨幅相对较小,或反映出间接抢出口的现象。若美国关税政策在明年二季度后落实,在此之前外需或对经济仍有支撑,“抢出口”现象后续可能会有所加强。国内珠海航展落幕,签约订单金额及成交飞机架数表现较好,对相关产业有长期利好。地产方面近两周环比销售有所波动,但政策效果仍在显现,需更多关注同比改善的持续性。
特朗普胜选后,非美货币多数贬值,但同期人民币表现强于欧元和日元。自美国大选落地后的两周内,美元指数持续走强,11月11日-11月22日期间涨幅2.42%,非美货币多数贬值。不过人民币在主要货币中对美元的贬值幅度相对较小,仅0.84%,同期欧元、日元分别为2.82%和1.40%。
后期可能会有“抢出口”现象。近期集装箱运价指数涨幅明显。截至11月22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已环比连续三周上涨(1.51%、3.66%、2.01%),但美西航线运价近三周环比分别为0.62%、-1.02%、-5.16%,或从运价上暂时并未体现出抢出口的现象。
而此前2018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拟对中国进口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至关税正式落地期间,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涨幅在5%左右,美西航线运价涨幅高达30%以上,抢出口较为明显。短期“抢出口”尚不明显的原因:1.中国对美直接出口占比的下降。受前次贸易战影响,中国对美国直接出口占整体出口的比重自2018年高点19.2%,降至2023年的14.8%。2.征税落地时间及细节尚不明确。
间接抢出口的现象可能已现。截至11月22日,东南亚航线的集装箱运价指数连续三周上涨(7.08%、10.92%、7.02%),且涨幅明显大于综合指数,或反映间接抢出口的现象可能存在,不过仍需关注持续性。
外需在关税政策落地之前仍有支撑。截至10月,年内贸易差额累计7823亿美元,为历年同期最高;今年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累计同比的贡献率为23.80%,近10年来仅低于2020年和2022年同期水平。考虑到明年一季度的抢出口现象可能强于当前,以及外需整体韧性回落的趋势,预计明年二季度前外需对GDP仍有支撑。
珠海航展落幕,相关产业有望长期受益。2024年11月17日,第十五届珠海航展落下帷幕。本届航展签约金额为2856亿元,折合约400亿美元,成交各种型号飞机1195架。此前第十二届至第十四届签约金额分别为212亿美元、125亿美元、398亿美元,成交各种型号飞机分别为239架、159架、549架。本届航展,“大国重器”及“无人系统装备”是亮点。另外低空经济的前沿产品,包括飞行汽车、垂直起降飞行器也是重要亮点。商用大飞机方面,航展上,海航与多彩贵州航空分别与中国商飞签署C919和C0909飞机确认订单。总的来看,航天航空、无人系统装备、低空经济等产业有望受到长期利好影响,军工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地产销售环比波动,关注同比改善的持续性。11月1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对契税以及增值税做出相关调整。本周内,北上广深四市分别发布公告,取消普通与非普通住房标准,落实税收相关增量政策。从新房销售数据来看,30城销售面积同比连续两周环比回落,但11月21日当周再次环比上升10.6%,且从11月前23日累计数据来看,同比14.8%,仍高于10月全月同比。从二手房成交来看,深圳、上海、北京11月前23日累计成交同比分别为90%、78%、38%。一揽子政策落地以来,地产销售仍在恢复,高频数据上环比的变化因受政策影响波动更加明显,未来对于同比持续性的关注可能更为重要。
近两周,A股主要指数普遍下跌。近10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下跌5.36%,同期创业板指下跌6.29%,科创50指数下跌5.49%。地缘政治局势相对紧张,美元受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影响以及表现较强的经济数据影响有所走强,非美货币贬值,资金流出压力有所上升。
不过,国内经济层面,政策落地的效果仍在持续显现,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1月、12月经济运行有望延续10月份以来回升向好的态势。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底层逻辑将会更加稳固。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