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宏观研究:十句话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宏观研究:十句话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宏观研究 72

  2024 年12月 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 2025 年政策前瞻的重磅会议,本次会议延续12月9日政治局会议的工作基调,对明年政策发力重点方向做了进一步阐述和部署。整体来看,本次会议表态积极有力,对提振市场预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总结梳理以下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一是明确稳增长任务,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背景中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首次强调“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并罕见对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明确要求,释放了当局稳增长的决心。背后有三层含义:其一,明确稳增长任务,政策重心内移,以确定性拥抱不确定性。其二在“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之前较为罕见地提出了明年主要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凸显完成短期、中长期发展任务的坚定信心。其三,以稳楼市稳股市为抓手,着力稳预期,激发活力,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展望2025年,我们认为,在内外交织的挑战下,聚焦经济建设“以我为主”将是2025 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线。预计明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有望维持。

      二是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明确降息降准、保持流动性充裕。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主要有三个重要变化:第一,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将告别2011年-2024年的“稳健”取向,重回 2008 年-2010 年的“适度宽松”取向。而“适度宽松”是历次表述中最宽松的取向。第二,首次明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首次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中的“合理”删除,我们提高对于中国 2025年降息、降准的幅度预测。2025 年全年可能累计调降政策利率(7天逆回购利率)40-60BP,引导 5年期LPR下行60-100BP。全年可能累计降准150-250BP。第三,表述由2023年的“价格水平预期目标”转变为“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意味着CPI,PPI均进入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促进“价格总水平”合理回升,重要手段将是提升通胀预期,现阶段稳定包括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成为关键。

      三是财政政策精简有力,扩张性态度明确。本次会议表述更加精简有力,政策扩张性态度更加鲜明,6项工作要求中有4项均为增加支出和政府债规模的表述,包括明确提出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专项债发行使用。本次会议态度鲜明,例如“适度”、“效率”、“严肃财政纪律”等中性词汇均未提及。我们认为,对于 2025 年财政政策力度可以更乐观一些,预计一本账支出增速应在 5%以上,狭义赤字率应在4%左右,预算内赤字率在9%左右,加上准财政政策后的广义赤字率在12%左右,力度或将是近年来最大。此外,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面,亦如我们前期报告观点:进一步向兼顾“惠民生”和“促销费”的社保领域倾斜。

      四是加强央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前瞻提高金融风险应对能力。本次会议提出“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审慎”。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的八大举措,“建立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健全有力有效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便是其中的二个重要举措。我们认为未来可以会沿着三个方面推  进:第一,健全以中央银行为最后贷款人的金融安全网。央行已创设两项稳定资本市场的工具,可以视为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拓展和新的探索。未来央行可能还会创设新的工具或者推出平准基金,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第二,制定国家层面的金融法,统一金融行业基础性法律制度,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第三,实行中央银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确保央行可以具备开展金融调控、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五是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国实施两新:会议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继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强调,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扩大服务消费,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促消费扩内需政策加码信号进一步明确。在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环境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之际,内需接力外需,而提振消费和投资更加成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重中之重。关于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我们认为明年有以下三条主线:(1)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扩大服务消费,继续给国内消费带来支撑;(2)稳住楼市股市,居民财富效应的修复将促进消费复苏;(3)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的政策有望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六是加强财政与金融配合,多措并举提高投资收益。“提高投资效益”为近年来政治局和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我们认为其重要背景在于“土地财政”转向下,新增政府投资方向和区域的系统性转型。提高投资效益或主要存在以下路径:一是加强财政与金融配合,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一方面,提高银行信贷提升对政府专项债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贴息、准财政工具、结构性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协同发力,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积极作用。二是投资方向和投资区域的适度转向。新增投资方向由传统公路、产业园区、市政工程等传统投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保领域,新增投资区域进一步由人口流出的欠发达地区向人口持续流入的核心经济圈转移。三是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核心是内需回升和流动性改善。从历史数据来看,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与PPI水平显著正相关,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意愿与其平均应收账款压力显著负相关。

      七是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和科技自立自强。其一,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典范,会议指出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在产业和生活领域的渗透有望加速。其二,会议强调,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我们认为,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的科技创新、基础学科和技术应用更加迫在眉睫,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向值得期待。

      八是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以改革促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 12月政治局会议要求,强调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正如我们前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瞻所述,当下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主要起到了稳定预期的作用,而提振预期、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系列改革政策加快落地。加快推动以下五个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一是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二是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三是确保民促法落实落地落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恢复民企信心;四是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五是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九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他国潜在的“孤立主义”。本次会议延续12月政治局会议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的表述,体现了我国在面对复杂不确定性国际环境时,坚持扩大开放、稳定外贸、外资的决心。

      2024年前11月,我国出口累计同比增速 5.4%,展现出外贸的韧性,然而,2025年我国对外贸易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包括特朗普关税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碎片化加剧等,政策层面坚定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国际社会潜在的“孤立主义”。关于稳外贸、稳外资,我们认为明年会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保障外贸外资稳定增长:一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他国潜在的“孤立主义”;二是多措并举加强政策协调,为稳外贸稳外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提升外贸竞争力。

宏观研究:十句话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是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深化产业协同和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会议延续12月政治局会议表述,提出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顺应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预计将从三方面发力,一是以产业转移为抓手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二是从重大项目、政策试点、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入手,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区域重大战略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火车头作用。三是顺应人口集聚趋势,提升城市群都市圈发展与带动能缓,并加大土地、资金要素保障,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机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章俊/张迪/詹璐/聂天奇/吕雷/铁伟奥 日期:2024-12-1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