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对增收与物价关注的再确认
研究结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 月11 日至12 日举行,为2025 年宏观政策定调。总体来说会议所传递的信号与近期政治局会议以及党外人士座谈会是一致的,具体来看:
关注就业、增收、物价:会议将当前困难归纳为“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相比去年来说对就业、增收的关注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政策目标的段落,相比去年,本次会议首提物价、国际收支、收入(去年对收入的提及是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这一具体维度中),这三者都与市场主体信心与居民体感息息相关,总结段落中又再次强调“注重目标引领,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从这个角度看,对民生、盈利、获得感的呵护是当前政策的关键所在。
统筹各项目标,做大总量:与去年三个“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比,本次会议提出五个“必须统筹好”,分别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更多重目标之间面临着更复杂的平衡,但总体来说2025 年的任务更侧重宏观层面做大蛋糕。
财政全方位加码:会议明确明年“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虽然市场对此有所预期,但在两会召开之前即确认了明年将多管齐下扩大广义财政赤字,且多维度全方位加码,给出了积极信号。
央行拓展金融稳定功能:会议指出要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这一提法与近期央行将稳定资本市场作为目标之一、新设立服务于股市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一致的,同时“拓展”意味着明年可能有更多具体措施与政策创新。
重申扩大内需:抓手包括改善社会保障水平(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等。
防范“内卷”: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会议指出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这一提法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当下市场对价格战、产能过剩等问题的疑虑,即,需求提振固然可以部分缓解盈利疲软的问题,但建立行业秩序(如近期部分光伏企业签订自律公约)、抑制地方政府过度招商引资的冲动(如违规实施财政奖补、税费优惠或违规举债)将进一步改善产业布局,引导地方政府与企业将资源更多投入到真正的产业转型、升级中去。
稳定外资外贸,加大对外开放:尤其是提到自主开放、单边开放、制度性开放(去年并未提及这一系列表述)。近几年来虽然全球地缘风险频发,但中国始终保持着对外开放度的提升,这一趋势不会因为美国大选结果或全球地缘局势而变化。
重视方式方法:建立更能提振积极性的工作机制,应对居民核心关切,包括“讲求时机力度,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有效防范和及时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等等。
总体来说,本次会议延续了鼓足干劲、扩大内需的政策基调,其中消费(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科技(单独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等都是确定的政策主线,此外“促进生育政策”、央行的金融稳定功能等等也都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战争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超预期的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