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金融数据点评:M1同比降幅收窄 M2同比回升乏力
数据:11 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2.34 万亿元,同比少增1197 亿元;1-11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4 万亿元,同比少增4.24 万亿元。11 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7.8%,前值7.8%。11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800 亿元,同比少增5100 亿元;1-11 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1 万亿元,同比少增4.5 万亿元。M1 同比-3.7%,前值-6.1%;M2 同比7.1%,前值7.5%。
要点:11 月金融数据出现一系列变化,如M1 同比降幅收窄,可能折射出近期宏观政策、实体经济的一些新趋势。但也要看到社融与M2增速回升乏力,企业居民信贷扩张意愿尚不明显。
第一,存款端看,M1 同比降幅进一步大幅收窄,财政边际加力+化债推进+楼市阶段性回暖可能都有助力。明年起M1 口径调整可能带来后续M1 同比的明显上修,不过随着2024 年基数同步调整,M1 同比增长放缓的趋势能否持续好转还需观察。我们用现行M1+居民活期存款+货币基金大致衡量“宽口径M1”,10 月份“宽口径M1”同比为-0.6%,明显高于同期的M1同比-6.1%,不过从以往的数据看,尽管“宽口径M1”整体偏高,但其同比走势与M1 同比基本一致。
第二,M2 同比回落0.4 个百分点至7.1%,M2/M1 剪刀差继续小幅回落。居民存款占金融机构全部存款比重接近一半,其同比少增可能是M2 的一个拖累;企业、机关团体及财政存款占比近四成,尽管一定程度受财政发力的托举,可能难抵居民存款减少的影响。
第三,融资端看,金融机构中的居民中长贷强、短贷弱,居民信贷同比少增225 亿元,显示楼市阶段性回暖的影响,而消费意愿似乎不强。考虑今年“双11”提前,10 月消费可能对11 月形成一定透支。
第四,政府债仍对社融具有正贡献,考虑到其中有化债发行特殊再融资债的支撑,社融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能要打一定折扣。考虑今年财政预算和化债、结存限额使用,12 月政府债净融资或还有1.8 万亿元左右。
第五,企业贷款仍然同比少增,而直接融资同比多增。对于企业贷款偏弱,化债的阶段性影响可能是通过偿还贷款、导致企业贷款余额增长放缓。同时,尽管10 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初步“止跌回稳”,但当前国内有效需求偏弱,物价处于低位,对企业主动扩张的驱动作用可能不强,金融机构借贷项目储备不足仍较突出,新增企业信贷延续着今年5 月以来的同比少增。
12 月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陆续召开,为今年底到明年的宏观政策提供了较为积极的指引。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提升到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的首位。
我们认为国内需求与物价回升仍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关切,这需要自下而上的供给侧改革、产业出清和更加广泛的需求侧刺激、加速去库。下一阶段一是关注降息能否带来实际利率降低,二是关注“提高投资效益”的落地效果,可关注物价、企业利润、M1M2 等数据。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由于数据可得性和更新频率问题,实际利率测算或有一定误差和时滞;降息降准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