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内需引领、创新驱动
继2024 年12 月9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 月11 日至12 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4 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 年经济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中央政治局会议积极定调后,释放了更多总量和产业层面的政策细节。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上,更进一步提出适时降准降息,以及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也给出了赤字、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三管齐下的具体路径。同时,会议将提振消费置于首要位置,体现了对扩大内需的高度重视。对资本市场而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9 月以来政策持续发力的积极基调,随着后续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持续落地和经济基本面的逐步修复,A 股及港股市场有望从前期的政策底部企稳,延续估值修复,并逐步向基本面驱动过渡,产业政策强调创新驱动,人工智能+等方向主题也有望为市场带来更加清晰的投资主线和确定性的结构性机会。
积极的货币、财政政策路径进一步明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进一步直接提出“适时降准降息”。考虑到当前实际利率仍高,物价压力犹存,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有助于提振总需求,稳定物价水平。当前降准作为最具效力的流动性工具,预计在年底前将会适时降准,且在2025 年仍有100-150 基点的可降准空间。预计降息将在2025 年适时进行,考虑到海外降息空间、以及保汇率等软、硬降息约束,预计政策利率的可降空间在20-40 基点。值得注意的是,货币政策在宽松的同时也强调了边界。会议提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和“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意味着货币宽松需要在扩内需和防风险之间寻求平衡,避免“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的具体路径被明确提出,包括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等三大举措。2025 年预计边际增量资金规模可达2-3 万亿元,具体可参照我们年度展望的测算。财政发力不仅体现在总量上,还会在支出结构上进行优化。会议特别强调要全方位扩大内需,“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后续财政支出也有望转向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而不仅是传统的基建投资。
在政策实施路径上,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与扩大内需的政策协同。一方面,通过降准降息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财政政策发力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特别是在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扩容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需要在维护债市稳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