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11月金融数据解读:政府融资与企业贷款“跷跷板”

11月金融数据解读:政府融资与企业贷款“跷跷板”

宏观研究 44

  事项:

      11 月我国新增社融2.34 万亿元(预期2.90 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5800 亿元(预期9208 亿元),M2同比增长7.1%(预期7.4%)。

      结论:11 月金融数据总体表现平平,但也存在一些结构性亮点。从三大指标看,新增社融、人民币贷款和M2 同时不及市场预期,可以说核心的原因是受到信贷,特别是企业贷款拖累。今年大部分时间里政府债券融资作为“增量担当”,而信贷作为主要拖累的情况依然延续。值得提示的是,除有效需求本身偏弱外,再融资专项债快速发行也是重要的外生扰动因素,在一方面推高政府融资的同时,平台企业贷款债务偿还也全面压低了新增企业贷款水平。这一“跷跷板”特征将在12 月继续演绎。

      当月数据的主要亮点来自居民中长贷和M1 的企稳,背后重要的原因在于地产成交回暖。在政治局会议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通过“稳住楼市股市”呵护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导向下,叠加存量房贷利率优化,有理由期待居民中长贷进一步企稳。

11月金融数据解读:政府融资与企业贷款“跷跷板”

      具体看,11 月数据的几个主要特征:

      从上升斜率看,新增社融基本符合季节性波动特征,但结构分化更为突出。信贷是主要拖累、政府融资是主要拉动的特征延续,社融增速维持7.8%不变。相较去年同期,11 月社融少增1197 亿元,各科目对同比增量的贡献排名如下:政府(贡献132.7%)、直融(贡献92.6%)、非标(贡献67.3%)、信贷(贡献-501.9%)。

      无论从绝对值亦或季节性观察,信贷表现均明显不及预期。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及12 月数据可能包括一些结构性因素扰动。宽口径下(非社融),11 月新增信贷5800 亿元,同比少增5100 亿元;社融口径下,人民币+外币贷款新增4755 亿元,同比少增6008 亿元。从结构看,居民贷款显著好于企业贷款,中长期贷款显著好于短期贷款。

      与此同时,M1 同比跌幅显著企稳,一定程度反映了地产活跃度提升。当月M1 修复2.4pct 至-3.7%,如此前提示,9 月以来M1、M2 双双企稳指向4 月以来的“挤水分”可能阶段性完成,地产成交回暖进一步加速M1 修复。M2-M1 增速剪刀差大幅收窄2.8pct 至10.8%,社融-M2 小幅扩张0.4pct 至0.7%。

      解读

      社融:政府融资与企业信贷“跷跷板”

      11 月社融从上升斜率看,基本符合季节性波动特征,但结构分化更为突出。从同比角度看,当月新增社融绝对值仍低于去年同期(2.46 万亿元),在均衡投放、平滑波动的导向下,年末“后劲”未见显著提升。

      这样的格局下,信贷是主要拖累、政府融资是主要拉动的结构延续,社融增速维持7.8%不变。相较去年同期,11 月社融少增1197 亿元,各科目对同比增量的贡献排名如下:政府(贡献132.7%)、直融(贡献92.6%)、非标(贡献67.3%)、信贷(贡献-501.9%)1。

      人民币贷款

      如前所述,11 月信贷是社融数据的主要拖累,无论从绝对值亦或季节性观察,表现均明显不及预期。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及12 月数据可能包括一些结构性因素扰动。

      宽口径下(非社融),11 月新增信贷5800 亿元,同比少增5100 亿元;社融口径下,人民币+外币贷款新增4755 亿元,同比少增6008 亿元。

      从结构看,居民贷款显著好于企业贷款,中长期贷款显著好于短期贷款。

      企业贷款是本月信贷数据的主要拖累,其中短期贷款萎缩是重要原因。当月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2500 亿元,同比少增5721 亿元。结构上,期限分化明显:中长贷当月增加2100 亿元(同比-2360 亿元),短贷减少100 亿元(同比-1805 亿元),票据增加1223 亿元(同比-869 亿元)。票据融资的贡献度高达48.9%。本月企业贷款除受到偏弱需求影响外,再融资专项债快速发行偿还平台企业贷款也是重要的外生性因素。

      居民贷款方面,结构分化明显,地产企稳下中长贷表现更为亮眼。当月新增居民贷款2700 亿元,环比增加1100 亿元,同比少增225 亿元。具体看,短贷减少370 亿元,同比少增964 亿元,在双十一叠加“以旧换新”表现难言优秀;中长贷增加3000 亿元,同比多增669 亿元,创近年春节后最佳表现。后续随着存量房贷和地产政策优化效能持续显现,居民中长贷规模有望逐步企稳。

      非标、直接融资与政府债券

      政府融资保持高位,仍是社融的“增量担当”。随着再融资专项债发行带动政府融资提速,当月新增政府债融资1.31 万亿元,在去年高基数下同比仍多增1589 亿元,是本月社融同比增量的主要来源。再融资专项债也将为12 月社融提供一定支撑。

      表外融资表现改善。当月表外三项融资合计增加819 亿元,同比多增806 亿元。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909 亿元(同比+707 亿元);信托贷款增加92 亿元(同比-105 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82 亿元(同比+204 亿元)。

      企业直融表现显著改善,股债双强。当月新增企业直接融资2855 亿元,同比多增1108 亿元。结构上,信用债新增融资2428 亿元,高基数下同比多增1040 亿元,低融资成本提振企业发债意愿。股票融资有所回暖,新增427 亿元,创年内新高,同比多增68 亿元。

      11 月存款增加2.17 万亿元,M2 同比增速不及预期,回落0.4pct 至7.1%。从结构看,所有类型存款均有增加,但同比角度(剔除季节性)则出现分化。当月新增居民存款7900 亿元,同比少增1189 亿元;新增企业存款7400 亿元,同比多增4913 亿元;新增非银存款1800 亿元,同比少增1.39 万亿元;新增财政存款1400 亿元,同比多增4693 亿元,与政府融资和下达间的周转有关。

      与此同时,M1 同比跌幅显著企稳,一定程度反映了地产活跃度提升。当月M1 修复2.4pct 至-3.7%,如此前提示,9 月以来M1、M2 双双企稳指向4 月以来的“挤水分”可能阶段性完成,地产成交回暖进一步加速M1 修复。M2-M1 增速剪刀差大幅收窄2.8pct 至10.8%,社融-M2 小幅扩张0.4pct 至0.7%。

    风险提示

      海外市场波动,海外经济进入衰退。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田地/董德志 日期:2024-12-1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