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宏观量化经济指数周报:地产政策见效 “提前还贷”降温

宏观量化经济指数周报:地产政策见效 “提前还贷”降温

宏观研究 61

观点

    周度ECI 指数:从周度数据来看,截至2024 年12 月15 日,本周ECI供给指数为50.56%,较上周持平;ECI 需求指数为49.91%,较上周回落0.01%。从分项来看,ECI 投资指数为49.99%,较上周回落0.02%;ECI 消费指数为49.50%,较上周回升0.02%;ECI 出口指数为50.49%,较上周回落0.02%。

宏观量化经济指数周报:地产政策见效 “提前还贷”降温

    月度ECI 指数:从12 月前两周的高频数据来看,ECI 供给指数为50.56%,较11 月回升0.05%;ECI 需求指数为49.91%,较11 月回升0.02%。从分项来看,ECI 投资指数为50.00%,较11 月回升0.01%;ECI消费指数为49.49%,较11 月回升0.02%;ECI 出口指数为50.50%,较11 月回升0.07%。从ECI 指数来看,12 月上旬供需两端均延续了此前的修复态势,尽管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修复斜率有所减弱,但前期一揽子政策的效果在继续显现。往后看,经济修复的持续性仍待观察,短期出台增量刺激政策的可能性或不高,而基于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明年宏观政策的力度会明显加大。消费方面,乘用车零售在12 月初有所回暖,以旧换新政策对商品零售的刺激仍在延续,而服务消费相关高频数据则仍偏弱;出口方面,在新年前出货需求提升和“抢出口”两个因素的带动下,近期海运价格指数有所回升,预计短期内我国出口增速仍将保持韧性。

    ELI 指数:截至2024 年12 月15 日,本周ELI 指数为-1.24%,较上周回升0.02%。“化债”减量贷款、推升在手流动性,融资“弯腰”是为了“跃高”。2024 年11 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5,800 亿元,同比少增5,100 亿元;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5,223 亿元,同比少增5,897 亿元。新增贷款规模“腰斩”一方面是由于11 月份贷款投放季节性回落,金融机构储备项目期待2025 年一季度贷款“开门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11 月份“化债”启动,再融资专项债置换存量高息贷款,影响存量贷款规模。然而“化债”更积极的作用:(1)社融口径政府债券融资新增1.31 万亿,同比多增1,589 亿元,部分冲销了贷款少增的影响,11 月份新增社融2.34 万亿,同比少增1,197 亿元;(2)“化债”导致非金融企业在手流动性增加,推动存款从财政向企业转移,11 月份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7,400 亿元,同比多增4,913 亿元,11 月份M2 和M1 同比增速分别达到7.10%和-3.70%,两者“剪刀差”从13.60%进一步回落至10.80%,由于人民银行调整M1 统计口径将在2025 年1 月正式实施,预计新口径下M1 同比增速会更加平滑。

    “化债”对非金融企业存量贷款或仅是阶段性影响,存量高息债务风险缓释之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或继续释放。从不受“化债”影响的居民部门来看,11 月份居民部门新增贷款2,700 亿元,仅同比少增225 亿元,与地产景气度密切相关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3,000 亿元,同比多增669 亿元,表明“止跌回稳”的地产政策和调降存量房贷利率政策效应已经显现,居民“提前还贷”诉求降温。从本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认货币政策 “适度宽松”基调,“化债”以及明年增量财政政策,决定了金融条件将继续宽松,11 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至3.45%,同比下降36 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08%,同比下降92 个基点,12 月13 日上午30 年期无风险利率一度跌破2.0%,社会融资增速和M1 增速或依然处于上行势头,非金融企业新增贷款“弯腰”是为了“跃高”,新增贷款或有待2025 年一季度“开门红”。

    风险提示:短期出现“抢出口”现象;政策出台力度低于市场预期;房地产改善的持续性待观察。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芦哲 日期:2024-12-1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