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社融数据点评:增量政策落地 社融总量改善
研究结论
事件:2024 年12 月13 日央行公布最新金融数据,2024 年11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3357 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1197 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5.6 万亿元,同比增长7.8%(前值7.8%,后同)。
受短贷影响,新增信贷规模同比少增幅度再次扩大,但增量政策推动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增加,整体社融同比少增幅度收窄:
新增信贷规模同比少增幅度扩大。社融口径下,11 月新增信贷5223 亿元,同比少增5897 亿元,上个月同比少增1872 亿元。
金融机构口径,信贷数据结构上表现并不差,拖累主要源于短期贷款。11 月居民贷款增加2700 亿元,同比少增225 亿元,其中短贷同比多减964 亿元,而上个月则多增1543 亿元,明显承压,不过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669 亿元,甚至较上个月393 亿元略有好转,说明存量和增量房地产政策效果在持续释放,一方面直接体现在楼市交易热度上,据中房网统计,11 月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和重庆、哈尔滨等重点二线城市纷纷跟进取消普通住房标准并落实住房交易税收优惠政策,大部分二三线城市则继续围绕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发力,如优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大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推动住房“以旧换新”、鼓励房票安置、加大房地产融资支持、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房企预售监管等,11 月末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4 周移动平均)为13.8%,明显高于10 月末-10.1%,另一方面也和存量房贷有关,据第一财经从央行获悉,随着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显效(如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个人房贷提前还款现象明显减少,居民对地产的预期进一步修复。
企业方面,11 月企业新增贷款2500 亿元,同比少增5721 亿元(少增3863 亿元)。其中,企业短贷同比多减1805 亿元(130 亿元),是主要拖累;中长贷则同比多减2360 亿元(2128 亿元),相对稳定。虽然受利润增速影响,企业信贷规模有所下滑,但结构上却不乏亮点,据《金融时报》,11 月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票据融资少增869 亿元(1482 亿元),回暖程度不足以对冲短贷的部分。
财政增量政策迅速落地,政府债券显著抬升社融规模。社融口径下,11 月政府债券新增规模为13101 亿元,同比多增1589 亿元(少增5143 亿元),规模显著上升,主要是因为年末增量财政措施已经开始落地,且值得注意的是,据《金融时报》,目前全国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合计金额已基本达到全年计划发行额度。此外,11 月财政存款同比多增4693 亿元,说明债务资金尚未完全转化为实物工作量。
表外三项同比多增幅度小幅收窄。11 月表外三项合计增加819 亿元,同比多增806亿元(1128 亿元)。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增707 亿元(1139 亿元),是同比多增幅度收窄的主要原因;信托贷款少增105 亿元(少增221 亿元),委托贷款少减204 亿元(少减210 亿元)。
M1 加速上升,M1M2 剪刀差显著收窄。11 月M1、M2 同比增速分别为-3.7%、7.1%(-6.1%、7.5%),M1M2 剪刀差缩小至-10.8%(-13.6%)。
11 月金融数据显示,各项政策效果正在进一步显现,虽然总量上仍有进一步修复的空间,但结构上已经不乏亮点,如居民中长期贷款规模已连续两个月维持稳定、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量财政迅速落地,政府债券发行量明显增加、等等。展望后续,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进一步释放积极信号,降准降息都值得期待,市场有效融资需求总量和结构都有望持续改善。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的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