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11月经济数据点评:购物节影响消费数据节奏

11月经济数据点评:购物节影响消费数据节奏

宏观研究 58

  研究结论

      12 月16 日统计局公布最新经济数据,11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实际增长5.4%,前值5.3%;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3%,前值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长3.0%,前值4.8%。

      消费单月表现明显回落,是本轮数据备受关注的一点,如何理解?双十一前置是重要原因,2024 年阿里、拼多多、京东等主要电商平台均在10 月14 日启动了“双十一”活动,一直持续到11 月11 日结束,成为了史上周期最长的一届“双十一”,这导致10 月数据冲高,之后难免回落,在此背景下,作为“双十一”重要品类的化妆品零售额当月环比增速转负,同时,除了建筑装潢、汽车、家具这三个地产/耐用品类(不容易受到消费节影响)之外,其他所有品类环比增速都不如前一年同期,即零售额在10 月、11 月的分布更为前置。考虑到这一因素,不妨更多关注累计消费增速,11 月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3.5%,持平于前值,仍为2024 年7 月以来的最好水平,因此社零增速退坡的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不过,购物节与促消费政策之所以能够对数据分布、品类分布产生明显冲击,根本原因还是需求偏弱,即,不论是商家的优惠还是政策的补贴,都未能产生持续、内生的上行动力,目前金银珠宝、化妆品、文化办公用品、建筑装潢材料、汽车等行业的累计社零增速还停留在负值,而政策不断落地的家电则连续三个月当月同比增速保持在20%以上。

      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保持平稳(5.8%,已连续保持四个月),当月增速小幅改善0.1 个百分点, 这一改善主要来自制造业。分大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当月同比4.2%,前值4.6%,制造业6%,前值5.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6%,前值5.4%,而在制造业各个细分行业中,汽车提升幅度最大(12%,前值6.2%),此外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7.9%,前值4.4%)和农副食品加工业(4.7%,前值1.3%),此外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当月同比7.8%,较上月下行1.6 个百分点但仍较大幅度高于整体。

      扣除PPI 波动带来的影响,广义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房地产开发累计实际投资增速分别为11.5%、11.4%、-8.3%,其中基建与制造业实际增速均与前值持平且维持在高位,而房地产负增加深0.1 个百分点,这一特征与此前数月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1)广义基建累计增速录得9.39%,前值9.35%,有小幅改善,但狭义基建累计增速录得4.2%,前值4.3%,略有下滑,表明电力作为口径的差异所在,在今年发挥了重要作用;(2)地产并未企稳,且11 月新开工面积同比-23%,前值-22.6%,负增加深,竣工面积-26.2%,前值-23.9%,下行2.3 个百分点,上月改善0.5 个百分点。今年10 月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提出,把商品住房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全部纳入“白名单”的条件已经具备,今后将做到“应进尽进”,伴随着更多审批和融资落地,地产投资困境有望得到一定改善;(3)制造业各行业中,累计投资增速改善幅度在1 个百分点及以上的是食品制造(24.5%,前值23.5%)、纺织(16.2%,前值15.2%)和汽车(7.2%,前值5.9%)。

      最新生产、投资端数据表现平稳,消费的波动则有一定的外部原因。政策的角度,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的周末,各部委陆续释放增量信息,如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指出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5%左右,同时 “政策新提法背后有很高含金量,具体方案将在全国两会登台亮相”。今年能够基本完成目标是将行之有效的政策延续到明年的基础,同时未来增量措施有望对偏弱的需求带来更进一步提振,总体来说,不论政策还是基本面,目前大多数指标都已越过了低点。

      风险提示

11月经济数据点评:购物节影响消费数据节奏

      海外经济数据与货币政策关键期,美债与美元波动传导至国内的风险;? 国内宏观政策集中落地效果超预期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至奕/孙金霞/曹靖楠/孙国翔 日期:2024-12-1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