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报告:全年5%或已稳
12 月16 日,统计局公布11 月经济数据。如何看待经济数据的边际变化?
第一,生产端数据维持强势,四季度GDP 增速或高于5%。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分别较前月+0.1、-0.2 个百分点,加权增速仍达到5.8%,与前月的5.9%较为接近。10-11 月生产端数据连续高增,即使给12 月工业和服务业加权同比增速一个相对保守的假设,为4.9%,四季度工业和服务业简单加权同比增速也将达到5.5%。参考前三季度工业服务业加权同比,与GDP 同比增速的差值介于0.2-0.4%,这意味着四季度GDP 同比有望达到5.1-5.3%,对应全年GDP 同比介于4.9-5.0%。
与此同时,财政因素也可能推升四季度GDP 读数。根据统计局披露的统计方法,财政数据主要影响季度GDP 统计的八个部门,分别是金融业、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些部门占GDP 比例约32%,其中一部分并未纳入服务业生产指数统计。考虑到四季度国债+地方债净发行较去年同期多1.9 万亿,即使扣除特殊再融资债也多出1.1 万亿。去年四季度现价GDP 为34.8 万亿,1.1 万亿约为其3.1%,这部分资金未必全部体现为GDP,假设其中仅40%纳入生产法统计,对四季度GDP 的拉动效应也会超过1 个百分点。综上来看,四季度GDP 同比达到5%+的概率较高。
第二,11 月出口交货值增速维持高位,反映可能存在“抢出口”的逻辑。11 月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7.4%,较9-10 月3.4-3.7%的增速明显加快。11 月海关出口增速较10 月放缓,主要是9 月台风等天气原因导致积压,在10 月集中报关扰动数据。通过与订单相对较近的出口交货值来看,“抢出口”效应可能体现到今年11月到明年1 月的数据上。参考2018-2019 年对美出口的2000 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前后的出口增速波动,抢出口反映到数据上——对美出口增速一度上升约10-15 个百分点。按此增速估计,本轮“抢出口”对我国整体出口的拉动效应约1.4-2.0 个百分点,对工业生产的直接拉动效应约0.2-0.4 个百分点。体现在11 月数据上,出口交货值增速加快,对工业增加值的拉动较前月提升约0.4 个百分点。
第三,地产销售、融资延续修复,投资仍然较弱。地产销售环比虽不及季节性规律,不过强于去年同期。
从11 月商品房销售来看,当月销售面积8188 万平,销售额8270 亿元,环比分别为+3.2%、+1.0%。对比季节性涨幅,这一组环比增速不及2021-2023 同期的平均涨幅8.0%、7.2%,不过好于去年同期的2.0%、0.8%。从累计同比增速来看,1-11 月商品房销售额降幅收窄1.7 个百分点,销售面积累计同比收窄1.5 个百分点。然而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小幅下降0.1 个百分点至-10.4%。融资方面,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当月同比-4.8%,而此前连续10 个月都是两位数负增长。拆分来看,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和国内贷款均出现改善,其中前两者反映新房销售回款,国内贷款反映银行的开发贷授信。房价方面,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维持0.4%,连续第二个月上涨,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也从-0.2%收窄至持平。接下来重点关注一线城市销售、价格及库存情况。
第四,零售增速放缓,双11 提前透支的效应显现。11 月零售同比增速从前月的4.8%放缓至3.0%。观察2024 年各月零售相对2019 对应月份的涨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基数波动的影响,11 月的增幅为14.9%,明显低于9-10 月的19.1-19.2%,不过仍略好于7-8 月的14.2%。11 月限额以上零售同比增速从前月的6.2%降至1.3%,也略好于三季度的平均值0.6%。
双11 购物节提前,部分可选消费相应可能提前至10 月。之前两个月都在两位数增长的文化办公用品增速回落至-5.9%。10 月增速较高的通讯器材、化妆品、服装鞋帽、日用品等也出现回落,这四者对限额以上零售的拉动效应从前月的3.6 个百分点下降至-1.0 个百分点,可以解释11 月限额以上零售降幅的94%。
涉及以旧换新政策的家电等维持较高增速,对零售拉动仍然延续。家电、家具和汽车同比增速分别为22.2%、10.5%、6.6%,三者对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的同比拉动效应约4.7 个百分点,略高于前月的4.5 个百分 点。
第五,基建投资也在放缓。1-11 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放缓至3.3%,较前月下降0.1 个百分点;当月同比2.3%。拆分来看, 基建(不含电力)投资当月同比从5.8%放缓至3.3%,制造业投资从10.0%放缓至9.3%。尽管四季度专项债资金到位有助于基建增速修复,但今年用于偿还债务的新增专项债资金较去年多出5000 多亿,以及北方地区进入霜冻期影响项目施工,可能拖累了基建投资的修复程度。设备更新方面,1-11 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8%,较前月小幅放缓0.3 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仍达65.3%(前月60%以上,未披露具体数字)第六,供需匹配度边际下降,不过仍好于三季度。11 月工业产销率环比小幅回落0.2 个百分点至97.1%,同比-0.4 个百分点,略差于前月的-0.2 个百分点,不过好于三季度的平均值-0.9 个百分点。11 月投资、零售和出口交货值加权当月同比增长3.5%,较前月放缓0.6 个百分点,而工业和服务业加权同比仅放缓0.1 个百分点。从环比季调年化增速来看,11 月零售和投资分别仅增长1.9%、1.2%,远低于工业增加值的5.7%。这指向内需还有较大提振空间。
整体来看,11 月生产数据维持强势,而内需增速有待提振,消费和投资存在较大改善空间。11 月生产数据指向四季度GDP 达到5%+的概率较高,甚至可能5.3%+,使得全年GDP 升至4.9%或5.0%。与此同时,需求端数据未出现同样幅度的提振。内需方面,地产销售持续改善,持续性好于二季度,但11 月零售、基建投资增速不及10 月。短期内,抢出口逻辑对工业存在短期支撑,但明年面临关税扰动,经济对内需的依赖度会明显上升。
债市面临的问题,或在于“抢跑”之后,降息预期定价已较为充分。12 月政治局会议定调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适度宽松,市场对货币宽松的预期快速升温。12 月以来,10 年国债收益率突破2.0%、1.9%、1.8%三大关口,参考利差,降息预期已计入超过20bp。而10-12 月DR007 的月度平均值介于1.66-1.69%,与当前的10 年国债利差仅约5bp,利差过薄是当前债市的困境。接下来出现的情景,可能是降息兑现推动资金利率下行,利差修复以短端下行的方式解决。而降息的时点、幅度又可能取决于外部因素,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而推动利率进一步明显下行,可能需要降息落地之后,市场预期新一轮的货币宽松。
权益市场行情走向,则更多取决于后续政策力度。从当前披露的数据来看,全年GDP 完成5.0%增速目标的可能性显著提升,但10 月一度强势的消费数据出现阶段性反复,叠加明年海外不确定性加剧对出口的潜在影响,提振内需仍是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核心抓手。数据波动之后,相关领域支持政策的延续概率较大。但考虑到在明年3 月的两会前,市场仍需度过漫长的政策“空窗期”,当前权益市场可能在震荡中寻找机会。而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以及前期“稳住楼市股市”等政策表述,将成为震荡行情中呵护市场底线的重要支撑。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