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评11月经济数据:开源证券研究报告社零放缓 但不应怀疑消费政策效果
生产端:工业生产微升、供需结构向好,服务业生产小幅回落1、工业生产:“两重”、“两新”政策释放市场潜在需求,提振相关设备和消费品生产。分行业来看,贡献项来自于汽车、交运设备、农副食品加工等;供需结构延续修复,1-11 月工业企业产销率回暖了0.1 个百分点至96.4%。
2、服务业生产小幅回落。主因信息技术软件的高增速有所放缓,房地产、交运仓储邮政贡献增量,金融业生产持平前值。
固投:成交结构约束房地产投资,基建、制造业保持高增速1、地产:销售延续暖意但成交结构约束房地产投资,领先指标指向房价初步筑底。12 月二手房成交再度上扬、大幅超过历史高位,新房成交好于2023 年同期;作为领先指标的库销比仍趋回升,对应11 月二手房价降幅进一步收窄至-8.5%。
销售端表现基本符合我们此前判断,即9 月24 日货币政策加码后我国居民偿债比率修复至10.9%、初步修复至11%的临界水平以下(详见《试论地产需求政策的有效性边界》),因而本轮地产改善幅度和延续性有望明显强于517 新政。但也需看到当前堵点在于二手房成交明显强于新房,对改善房企现金流、提振房地产投资、库存去化的作用相对偏弱。
2、制造业:设备更新动能仍强。1-11 月制造业累计同比为9.3%、持平前值,设备工器具购置累计同比15.8%,贡献了全部投资增长的65.3%。分行业来看,贡献来源于汽车、食品、纺织业,化学制品则有一定拖累。
3、专项债加快支出使用,基建维持较高增速。分项来看水利管理表现亮眼,1-11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0.9%、占基建比重提升至6.8%。近期多地全力推动资金支出使用、采取超常规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预计基建投资仍能高增。
消费:社零增速放缓,但不应怀疑政策效果
1、11 月社零当月同比回落了1.8 个百分点至3.0%,拆解来看:双十一大幅提前导致部分品类业绩错月(化妆品、体育娱乐用品、服装鞋帽、日用品),政策支持品类仍表现较好(建材、家具、汽车、家电);此外,通讯器材转为负增长,或因不在补贴范围、被其他大宗商品消费挤出。
2、一个推测在于,当居民收入和收入预期未有显著改善时,消费支出更多是一道“少选题”(少中选优)而非“多选题”,包括商品房销售走强亦可能对消费有挤出作用。因而,2025 年消费政策一方面需超长债支持两新扩容扩围,另一方面应加力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
全年迈向5.0%经济目标,2025 或是“消费年”我们在《迈入消费新时代》、《从“社零”到“服零”:经济结构观察与长期政策思考》、《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等系列报告阐明了“以服务消费为核心的消费新时代或将到来”,2024 年7 月超长债加力支持两新、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列为重要任务首位,均指向政策思路已确然高度重视消费。
往后看,我们测算2024 年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边际拉动约2.5-3.2 倍,假设2025年扩容至3000 亿元,则增量资金1500 亿元、额外拉动消费为3750-4800 亿元,有望提振社零增速0.8%-1.0%、提振GDP 增速0.3%-0.4%。维持年度报告的观点,即从地产企稳、股票财富效应、完善社会保障、消费补贴加码、新型城镇化等角度来看,长期看好消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