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扩消费十大举措回顾
前言:从12 月9 日政治局会议通稿来看,本轮稳增长强调“大力提振消费”,强调“守正创新”,强调“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来看,进一步将提振消费列为明年九大举措之首,这意味着后续消费领域仍会有较多政策陆续出台。本篇报告,详细回顾历史上出台过的提振消费的举措,并进一步结合当下国情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思考本轮可能出台的消费举措。
一、十大扩消费举措回顾
我们整理1998 年以来出台的有利于消费的举措,详细的内容见章节一至十。
结合宏观环境(PPI 同比为负),我们可以比较五轮PPI 同比为负阶段,出台的消费举措。简要概括如下:
1)1998-2002 年:主要涉及节假日的调整(1999 年,形成了五一、国庆、春节三个黄金周);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的收入(三次涨薪,实施年终一次性奖金制度);提高农民收入(农村税费改革);降低储蓄意愿(对储蓄存款的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障等。
2)2008-2009 年:主要涉及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降低利息负担(符合条件的存量房贷利率予以下调);发展信息消费(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补贴耐用品消费(家电、汽车等);发展消费金融(出台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等。
3)2013-2016 年:主要涉及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提高农民收入(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优化公积金提取(放宽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增加服务消费供给(养老、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增加供给);发展信息消费(发放4G 牌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购);补贴耐用品消费(汽车)等。
4)2019-2020 年:主要涉及发展信息消费(5G 商用);补贴非耐用品消费(有28 个省市、170 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达到190多亿元);对特定人员增加补助(2016-2020 年5575 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激发居民购房意愿(房贷利率下调);
5)2022-2024 年:目前已经涉及的包括法定节假日调整(春节五一增加一天节假日);降低利息负担(两次下调存量房贷利率);降低税收负担(提高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三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优化公积金提取(鼓励大城市支持新市民、青年人全额提取每月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补贴耐用品消费(两新政策)等;
二、建议后续或值得重点关注的可能的促消费举措1)稳房价,尤其是以政府助力去库存方式进行的稳房价。2)完善社保体系,尤其是进一步提高居民养老保障水平。3)加大对消费品的补贴,补贴范围扩围至非耐用品(如服务消费)。4)对特定人员补贴中聚焦婴幼儿的养育。5)进一步优化公积金提取。6)提高基层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水平。7)增加消费的供给。这包括两个方向,一个是进一步取消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如部分大城市增加汽车牌照的发放。另一个是市场准入方面的放开,如教育、医疗等领域对外资有序开放。
风险提示:
居民消费意愿不足,房价下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