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2025年宏观展望之一:积极财政-发力哪些方向?

2025年宏观展望之一:积极财政-发力哪些方向?

宏观研究 57

  回顾2024 年,化债是重要的财政基调。但在扩内需方面,财政发力效果也有所显现,增量财政资金通过四类工具扩内需、稳增长:消费品“以旧换新”促消费、“设备更新”支撑制造业投资、“两重”建设和水利防灾托底基建投资,2025 年这些工具有望延续。展望2025 年,中央财政的举债规模或适度提升,用于发力稳增长,财政支持经济的方向上或从以往的“投资”主导向 “消费”领域边际倾斜。

      2025 年财政或更加积极,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或边际提升。从规模看,除了12 万亿元的化债计划继续执行外,第一,预算内赤字率或有提升,有望提升至3.5%-4%附近。第二,专项债规模有望边际扩大,预计从2024 年的3.9 万亿元提升至4.5 万亿元附近。第三,特别国债大概率继续发行,预计在1 万亿元以上,用于“两新”、“两重”领域,并且大概率额外发行特别国债补充银行体系的资本金。第四,如果明年下半年稳增长仍有压力,不排除财政力度临时提升的可能,比如通过增发国债来稳增长。预计2025 年财政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规模有望相比2024 年增加2 万亿元附近。

      2025 年财政方向上或从以往的“投资”主导向 “消费”领域边际倾斜。首先,“以旧换新”政策或在明年将延续和扩大。今年“国补”针对8类家电产品进行补贴,部分城市把扫地机器人、智能投影、智能门锁、智能卫浴等产品也纳入补贴范围,明年部分产品有望在全国范围推广。其次,“设备更新”投资或进一步加码。最后,新一轮超长期特别国债或继续支持“两重”建设,地下管网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或是重要方向。此外,防风险仍需财政支持,预计额外增发特别国债用于银行注资,化债、托底地产、补贴弱势群体等或按照今年的财政规划持续推进。

2025年宏观展望之一:积极财政-发力哪些方向?


      风险提示:海外环境变化,对政策、数据的理解不到位。

机构: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研究员:梁中华/周林泓 日期:2024-12-1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