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中国看世界(6):里根大循环的成与败

中国看世界(6):里根大循环的成与败

宏观研究 66

  核心观点

      特朗普2.0 美国将迎来怎样的通胀、增长和资产格局?这是当下市场最关切的海外问题。

      不少人将特朗普类比于曾经的里根。不同于其他研究单边论述里根循环的具体政策及成功原因,我们侧重于里根循环之所以奏效的底层逻辑,并以更长的历史视野来评估,里根循环的成与败。

      “里根大循环”之所以成功的关键,一是找对方法,收紧货币控制通胀,放松政策激发潜在增长。二是里根足够幸运,遇到了历史少见的美国契机。上世纪80 年代美国潜在增长动能强劲,美国年轻劳动人口旺盛,第三次科技革命蓄势待发。

      里根大循环并非尽善尽美,是他开启了现代美国双赤字这一经典格局(贸易和财政赤字),并且奠定了美国和全球的经济互动模式,这也是美元潮汐周期流向的来源。

      摘要

      特朗普高票胜选美国总统,面临高昂通胀,宣称压制通胀同时重振美国经济。

      不论是高票支持率还是政策理念,让人无不联想到里根。

      市场也在开始探讨2025 年全球能否再迎来一次特朗普大循环,就如曾经上世纪80 年代的里根大循环。

      “里根大循环”由索罗斯提出。“里根大循环”是一种自我加强的循环过程:经济快速发展、美元强势、财政赤字庞大、贸易赤字扩大相互强化,从而实现了经济在低通胀增长。

      一、里根执政背景是美国陷入滞胀困境

      “里根大循环”背景是“滞胀”。

      陷入滞胀困境,一方面因为石油、粮食危机的外生冲击;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政策失误,没有及时遏制飙升的通胀,反复在稳增长和控通胀间摇摆。

      里根大循环始于沃尔克。通过强硬的货币政策,严控货币数量,沃尔克成功驯服脱缰的通胀。

      里根最重要的两大贡献就是降低税率,大幅降低通货膨胀。显而易见的结果是,私人投资和居民消费驱动下美国经济强劲复苏,走出滞胀的“阴霾”,开启长期繁荣。

      二、时代的机遇,应时的政策,里根激发的是美国经济动能里根的政策并不复杂,却解决了美国的难题,我们想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是里根?

      “里根大循环”的关键在于,成功治理了顽固且持久的高通胀,并且激发美国经济增长动能。一般而言,控制通胀需要付出增长的代价,然而里根大循环的幸运之处在于里根遇到了一个历史少见的契机,美国具备强劲的潜在增长动能,一是美国年轻劳动人口旺盛,二是第三次科技革命蓄势待发。里根的政策恰到好处的激发了这两大经济增长动能。

      1、信用周期重启,“婴儿潮”奠定了一轮美国地产繁荣1983 年开始,通胀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美国经济从衰退中复苏。高利率严重制约了美国房地产景气度。货币政策放松后,美国房贷利率从高位下行。利率限制逐步解除,房地产由此步入景气区间。

      房地产繁荣背后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年轻人口爆发增长。美国既存在庞大的购房需求,又拥有健康的资产负债表。这也就是为什么,利率限制稍加解除,即便仍处于高位,美国房地产依然迅速进入景气区间。

      2、科技革命带动私人投资景气扩张

中国看世界(6):里根大循环的成与败

      里根政策的两大抓手是“国内减税”、“放松管制”。两大抓手对于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多是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里根时期个人电脑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本轮新技术进步推升了美国整体劳动生产率。

      美国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前期美国国防支出的高速增长不无关系。随着战争结束,美国将部分军用技术逐渐转为民用技术。1980 年代见证了个人计算机(PC)的高速发展,这也是1990 年代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本轮技术进步直接带动美国经济增长以及提升美国劳动生产率。

      3、美元铸币权助推美国投资热潮

      金融资产和实体投资回报率高,国际资本涌入美国,促进美国投资。一方面,国际资本促进了美国科技产业的投资;另一方面,国际资本流入促使美元升值,美元升值降低了美国生产的进口成本,也降低了美国通胀。在美国投资收益率提升的背景下,美元升值又加剧了投机资本的流入。

      4、消费扩张完成里根循环的闭环

      首先是伴随地产链的耐用消费品复苏。信用周期重启后,美国房地产行业转入景气区间。这直接带动的是美国耐用消费品快速增长,成为1983 年经济强劲复苏的重要边际力量。

      科技革命带动R&D 投资,这直接的效应是美国服务消费持续增长。里根总统任期内大部分时间,美国R&D投资保持着超过10%的快速增长。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服务消费一直是里根大循环中的重要支撑。

      三、客观评估里根循环的成与败

      1、 “里根大循环”的关键在于,成功治理了顽固且持久的高通胀,并且激发美国经济增长动能。

      一般而言,控制通胀需要付出增长的代价,然而里根大循环的幸运之处在于里根遇到了一个历史少见的契机,美国具备强劲的潜在增长动能,一是美国年轻劳动人口旺盛,二是第三次科技革命蓄势待发。里根的政策恰到好处的激发了这两大经济增长动能。

      尼克松和卡特治理通胀失败,根源在于他们错误评估通胀,试图以压制增长的方式(行政控制价格)来控制通胀,效果上不仅没有遏制通胀,反而压制了经济增长,深化滞胀格局。

      里根和沃克尔的成功之处在于,用货币驾驭通胀,用监管松绑激发增长,加之当时美国增长具备潜在的技术革命和人口优势,最终里根将美国拖出滞胀泥淖。

      2、里根大循环埋下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伏笔,奠定“美国-全球”的互动模式。

      里根开启了美国双赤字闸门,随后美国在这一路径上愈行愈远。(1)财政赤字。美国社会福利支出螺旋增加,同时伴有减税政策或产业政策刺激经济,这是里根之后美国国内经济路径依赖。(2)贸易赤字。根源在于全球产业链重新布局,中低端制造业外流,美国集中发展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美国贸易赤字逐渐扩大。强美元则放大了贸易赤字。

      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循环奠定了美国与世界的互动方式。一方面,美国贸易赤字使得美元外流;另一方面,美国财政赤字使得外国购买美国国债,资金回流美国,补充美国产业投资。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周君芝/孙英杰 日期:2024-12-2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