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宏观年报:地产销售端回暖竣工端依旧疲软

宏观年报:地产销售端回暖竣工端依旧疲软

宏观研究 55

  2024年,中国工业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稳步前行,各工业领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发展态势,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筑牢根基。

      从整体工业增加值来看,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步伐。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彰显出工业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在这一增长背后,是制造业的有力支撑。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尤为突出,达到8.0%,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技术创新成果不断转化为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成为工业增长的新引擎。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2年的28%提高到2023年的33.6%,2024年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较高。其涵盖的多个细分领域,如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在技术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实现了较快发展,为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也反映出中国在装备制造领域的产业规模和技术实力不断增强。

      传统制造业也在转型升级中稳步提升,通过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挖掘出更多增长潜能,为整体工业增加值增长添砖加瓦。一方面,部分传统制造业行业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管理创新等方式,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和产品质量优化,如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在稳定生产规模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一些传统制造业行业加快了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步伐,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宏观年报:地产销售端回暖竣工端依旧疲软


      工业企业利润方面,受去年基数较高、市场需求滞后等因素影响,利润增长曲线有所起伏。不过,随着宏观政策的精准调控和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增强,下半年利润增长态势明显好转。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674.8亿元,同比下降4.7%。在细分行业中,光电子器件制造、航天相关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1.1%、14.3%。消费制造业利润增速也边际上行,其中计算机电子、纺织业、食品制造以及酒饮料和茶制造11月利润增速分别为增速录得9.6%、271.8%、2.9%和5.1%。但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速从上月的61.1%放缓至11.8%。

      库存增速边际收窄,企业补库意愿不强。截至24年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6.57万亿元,增长3.3%(前值3.9%),拆分结构来看,除采掘产成品走强外,中下游制造业产成品存货均持续下降,工业恢复动能较弱。在中游制造业,如钢铁、化工等领域,面临着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下游需求传导不畅的双重压力。以钢铁行业为例,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使得建筑用钢需求增长乏力,而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复苏进程也较为缓慢,这使得钢铁企业的产品销售面临困境,库存积压风险增大,企业不得不主动降低库存水平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产成品存货持续下滑。

      2025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有望继续改善。下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认识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客观现实,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健全多主体供应渠道保障、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房价与成交量方面,整体呈现出分化走势。一线城市中的北京、上海,新房市场价格走势相对平稳,从平均成交价格的环比数据来看,经历了前期的下降后实现了转正增长。成交量方面,得益于购房资格的适度放宽以及准入门槛的合理调整,全年走势呈现出触底后反弹的积极态势。二手房市场上,随着改善型居住需求的逐步释放,中心城区的优质房源交易热度攀升,价格在市场供需的动态调整下有所回调;而远郊区县由于此前开发导致的供应过剩问题,价格回调幅度更为明显。不过,其成交量自9月份起开始企稳回升,并在12月达到了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展现出内地房地产市场的韧性与活力。但二三线城市的新房价格普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同比平均跌幅处于5.8%-6.5% 的区间内,高额的库存压力使得成交量持续低迷不振。二手房市场更是深陷以价换量的困境,同比平均跌幅超过8.4%,市场情绪较为低迷。直至11月,环比跌幅才开始出现收窄迹象,预示着市场或许正在接近底部区间,逐步开启筑底修复的进程,不过后续发展仍需紧密关注市场供需关系的进一步演变以及政策的精准引导与扶持。

      地方房地产政策积极调整以应对市场变化。多地加大收储力度,如武汉收储中心城区土地用于未来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强市场信心;同时,众多城市进一步放松限购,南京放宽社保缴纳年限,吸引人才流入购房,促进住房消费。还有些城市降低房贷利率下限,减轻购房者负担,提升市场活跃度。部分热点城市还推出购房补贴政策,鼓励刚性和改善性需求入市,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稳定房地产市场。

      展望2025 年,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复苏,整体经济环境不断向好,居民收入水平将稳步增长,这无疑会为住房消费升级提供坚实的支撑。

      房地产市场有望在调整中逐步趋稳,一线城市核心地段高端住宅需求有望提升,带动价格温和上涨,成交量或因政策优化而小幅回暖。新一线城市在产业发展带动下,房地产市场将更注重品质与配套,价格逐渐企稳,成交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三四线城市则需加快产业导入与人口集聚,以消化库存为首要任务,房价止跌企稳后,市场交易逐步恢复正常节奏。

      2024年中国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据海关统计,前11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9.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额为23.04万亿元,同比增长6.7%;进口额为16.75万亿元,同比增长2.4%。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均呈现增长态势,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25.5万亿元,增长3.7%,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7.22万亿元,同比增长3.6%。出口结构上,以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和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 成为出口新增长点。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值的近6成,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额为1.33 万亿元,同比增长11.4%;集成电路出口额为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0.3%;汽车出口额为7629.7亿元,增长16.9%。

      2025 年中国对美出口可能面临较大挑战,出口份额有下降趋势。一方面,美国加征关税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直接影响中国对美出口;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形势和贸易格局变化,也使中国出口外部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据专业机构的相关估算,倘若美国进一步扩大对华产品全面加征关税的范畴和力度,美国从中国进口额占其居民消费的比例将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这一现象将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中,东南亚、墨西哥等国的转口贸易预计将受到显著冲击。过去一段时间,这些国家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对宽松的贸易政策,成为中国商品转口至美国的重要通道。然而,随着美国关税政策的收紧,转口贸易的成本大幅攀升,风险也显著增加,使得这种贸易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严峻挑战。

      尽管面临诸多外部压力,但中国企业在经历了上一轮贸易摩擦后,已展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策略,出口对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抗风险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众多企业不再将目光局限于单一的美国市场,而是积极主动地拓展欧洲、亚洲、非洲以及南美洲等其他地区的新兴市场,通过参与各类国际展会、与当地经销商构建紧密合作关系等方式,逐步扩大在这些区域的市场份额。例如,中国的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销量持续上扬,已成为当地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关键供应商;中国的家电产品在东南亚和非洲市场也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国内政策层面为企业应对外部挑战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中国政府坚持扩内需与稳外需协同推进的发展理念,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经济内循环、稳定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扩大内需方面,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消费升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等手段,深度挖掘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国内市场空间,有效降低了企业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在稳定外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涵盖提供出口退税、信贷支持、优化贸易便利化措施等,助力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还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与签署进程,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营造更为有利的贸易环境。在这些政策措施的协同作用下,中国出海企业预计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有限,确保25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速维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机构:华联期货有限公司 研究员:黄秀仕/石舒宇 日期:2024-12-2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