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跨年顺利
复盘与思考:
12 月30 日,股债均演绎分化行情,股市中大盘涨小盘跌,债市中长端下短端上。上证指数、沪深300 指数分别上涨0.21%、0.45%,中证2000、万得微盘股指则下跌1.15%、1.89%;中证可转债指数微涨0.09%;10 年、30年国债收益率小幅下行0.3、0.8bp 至1.69%、1.94%。商品方面,基建地产类商品普遍上涨,螺纹钢、铁矿石、沥青、玻璃价格分别上涨1.00%、0.98% 、1.20%、0.22% ;金属价格多数下跌,黄金、白银、铜价格分别下跌0.45%、0.59%、0.11%。
债市交易相对平淡,短端定价资金收敛,长端依然处于“调不动”的状态。
临近跨年,资金面继续收敛。早盘央行逆回购维持小额续作,投放规模仅为891 亿元,净回笼205 亿元,当前逆回购余额仅为5596 亿元,在跨年时点并不算高(2022-2023 年跨年逆回购余额分别为1.73、2.84 万亿元),不过考虑到今年央行新增了其他中长期资金投放工具,跨年资金投放形式可能改变,可等明日尾盘央行公告揭晓答案。资金利率方面,R001 上行4bp 至1.55%,而支持跨年的R007 上行3bp 至2.17%,资金利率虽然看起来不低,但与2022、2023 年跨年前夕的3.5%+相比,2024 年的跨年成本可算非常温和。因此,民生银行资金情绪指数虽从39.7%升至46.6%,但仍然处于中性偏松的状态。
虽然跨年资金利率不算极端,但是借贷成本的边际提升,也给偏低的短端利率带来了一定压力。今日1 年、3年、5 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调整,分别上行7.0bp、4.3bp、3.5bp 至1.11%、1.20%、1.44%。存单方面,市场预期银行负债压力缓解的背景下,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 年期存单收益率分别下行5bp、1bp、1bp、1bp 至1.62%、1.62%、1.63%、1.59%,曲线由倒挂回归平坦。12 月31 日仅有1 只1 年期浦发行存单发行,从定价行来看,发行成本从1.61%降至1.56%。
长端利率演绎先上后下的行情。早盘消息面较为清淡,可能出于利率偏低的缘故,10 年、30 年国债收益率分别向1.70%、1.95%等点位靠拢;3 点后债市情绪有所回暖,或因基金再度迎来年末冲规模的增量资金,长端利率重新下行。除了“跌不动”的特征延续以外,临近元旦假期,债市的成交热度明显减弱,10 年国债、30 年国债、10 年国开债活跃券成交笔数仅为338、522、605 笔(27 日分别为492、782、944 笔)。
午间及盘后的两则新闻,可能会成为明日开盘交易的内容。一是据21 世纪经济等媒体报道,明年一季度三家政策性银行债券发行量预计高达2 万亿元,同比增加近50%,并将全曲线增加债券供给。明年一季度政金债发行量看似大幅增长,可能也与今年一季度发行量偏低有关,2024 年一季度政金债发行量为1.26 万亿元,远低于2023年一季度的1.87 万亿元。考虑到政金债发行期间并不会如政府债一般锁定流动性,潜在影响可能多在于供给结构,若最终发行期限分布相对均匀,对于债市定价影响或较为有限。
二是央行在行政处罚公示中新增三条银罚决字,均与“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规定”相关,对机构及个人的处罚力度较重。据金融时报介绍,三家机构均存在出借债券账户等方式开展利益输送、为他人规避监管和内控规定等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规定的若干行为。参考今年8 月的“监管市”行情,随着债券交易的规范化,债市的活跃度可能也会阶段性走弱,不过在学习效应下,机构的非理性卖债可能也不会再次发生,监管趋严对利率定价的影响可能更偏中性。
A 股“大盘涨,小盘跌”的格局延续,全天成交额12884 亿元,较上周五(12 月27 日)缩量1590 亿元,较五日均值缩量392 亿元。全市场25%的个股实现上涨,较上周五的67%有所下降;55 只个股涨停,低于上周五的79 只。分市值来看,大盘品种表现出色,上证50 和沪深300 分别上涨0.63%和0.45%,而中证1000 和万得微盘股指数则分别回调0.42%和1.89%。风格层面,国证价值指数上涨0.77%,而成长指数上涨0.27%。
分行业来看,红利板块走强,科技行情分化。在31 个SW 一级行业中,仅6 个行业上涨。其中红利板块亮点突出,SW 银行指数上涨1.23%,其中城商行、农商行和股份行分别上涨1.70%、1.63%和1.11%,高于国有大型银行的0.96%;同时,煤炭和石油石化分别上涨1.21%和0.47%,均明显跑赢上证指数。科技板块行情有所分化,计算机和电子均回调0.02%,跌幅相对温和;而通信和军工则分别下跌1.20%和0.45%。
红利板块强势行情延续,替代效应继续显现。银行股继续走强,其上涨结构值得关注:城商行、农商行和股份行指数涨幅均高于国有大型银行。而在12 月16 日-27 日银行股逆势上涨的行情中,SW 国有大型银行指数上涨6.19%,明显高于城商行、农商行和股份行的3.33%、2.53%和4.73%。今日国有大行涨幅相对靠后,指向红利板块的替代效应仍在持续(国有大行股价来到高位,但市场仍然认可红利逻辑,则需要寻找其替代品)。与此同时,煤炭、石油石化等此前表现平平的红利品种涨幅靠前,或同样是红利板块替代效应的体现。
大中盘科技品种整体高位震荡,短期内上涨空间有待验证。科创50 今日小幅上涨0.20%,但成交额缩量200 亿元。其中,此前强势的半导体成分股表现整体靠后,仅部分核心龙头品种继续上涨,且涨势已逐渐趋缓。
同时,家电、军工、汽车板块成分股涨幅靠前,指向板块内部基本进入轮动状态。此外,从股票型ETF 资金流动情况来看,跟踪科创50 的ETF 资金自12 月18 日以来持续净流出,截至12 月27 日已净流出超过160 亿元,指向参与大中盘科技品种的资金存在一定的兑现倾向。综上,跨年行情之后,大中盘科技品种本轮的上涨空间有待进一步验证。
这一轮红利占优和大中盘科技股走强的行情组合,还可以从波动率预期的角度来理解。300ETF IV 指数(SH_510300IV.WI)反映了市场对沪深300 指数未来30 个自然日年化波动率的预期。该指数在10 月8 日曾达到50,随后开始持续下降,当前已跌破20。当波动率预期较低时,意味着市场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上涨和下跌空间均不高。这让资金博弈炒作行情的动力下降,而更看重资产的配置价值。
结合当前市场的交易思路来看,配置逻辑主要包括两条,一是纯债替代+避险思维的红利逻辑,二是AI&半导体等产业利好催化的科技逻辑,分别对应本轮中证红利和科创50 的上涨行情。同时,小微盘股行情显著承压,则与波动率预期逐渐来到低位后,资金博弈炒作行情的动力下降相关。往后看,政策空窗期间红利逻辑或是主要的交易方向,产业利好驱动的科技行情或许更偏中期,而在波动率预期回升之前,小微盘行情或难再次升温。
风险提示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