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PMI点评: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均回暖
研究结论
事件:2024 年12 月31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中国采购经理指数,12 月制造业PMI 录得50.1%(前值50.3%,后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52.2%(50%),综合PMI 产出指数录得52.2%(50.8%)。
制造业供需两端维持扩张。12 月生产、新订单PMI 分别为52.1%、51%(52.4%、50.8%),其中新出口订单为48.3%(48.1%),升幅与新订单一致,说明12 月生产、内需、外需都基本维持稳定。分行业看,据统计局,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器材、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等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4.0%,其中,通用设备和电气机械器材行业可能与政策因素相关,如设备更新、基建(特别是电力领域)等;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行业则可能受元旦消费提振,一方面统计局数据显示,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以及传统节日临近等因素带动下,消费品行业 PMI 达到 50.8%( 49.5%),重返枯荣线以上,走势明显强于其他重点行业,另一方面,据央视报道,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元旦前夕各地各部门致力于丰富消费供给,消费市场活力足、人气旺,今年 12 月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 5.0%。
除了消费品行业,高技术行业表现同样亮眼。12 月高技术行业、装备制造业和基础原材料行业PMI 分别为51.2%、51.3%、49.2%(50.1%、51.3%、49.3%),其中高技术行业PMI 也有较大涨幅;装备制造业维持稳定;原材料行业仍较为低迷,在价格指数中也有所显现。
价格指数是此次PMI 回落的重要原因。12 月出厂价格、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PMI分别为46.7%、48.2%(47.7%、49.8%)。结合产需数据以及高频数据来看,拖累因素或主要源于黑色金属相关行业,一方面是受焦煤等上游原料价格影响,另一方面则可能仍与需求端相关。尽管 12 月建筑业在春节前抢抓施工进度,其商务活动指数上升 3.5 个百分点至 53.2%,且新订单从 43.5% 大幅上升至 51.4%,重回扩张区间,但短期内其对需求的提振作用依然较为有限。据统计局数据显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等行业的生产和新订单PMI 均低于临界点,产需释放依旧相对不足。
随着需求回暖,企业采购量持续上升。12 月采购量、进口、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PMI 分别为51.5%、49.3%、48.3%、47.9%(51%、47.3%、48.2%、47.4%)。
中型企业PMI 进入扩张区间。12 月大、中、小型企业PMI 分别为50.5%、50.7%、48.5%(50.9%、50%、49.1%)。
服务业景气水平明显上升。12 月服务业商务活动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48.2%(50.1%、46.4%),均上升。分行业看,据统计局,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回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同比角度来看12 月居民服务表现可能并不会太差(去年同期部分与出行消费相关的服务行业市场活跃度偏弱),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12 月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10.6%,其中休闲娱乐业、餐饮业、旅游业同比分别增长32.3%、9.6%、9.0%。
12 月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均回暖,各项稳增长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其中消费品行业PMI 良好表现得以延续。不过也有迹象表明,现有政策尚未完全传导至经济的各个环节,例如 12 月从业人员 PMI 仍出现小幅下降的情况。展望后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各类稳增长政策工具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再加上各项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的改革措施(如推行零基预算)共同作用,内需复苏有望更为全面。
风险提示:全球产业链竞争加剧,外需变化快于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