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消费指数:稀缺+低估的消费核心资产

股票资讯 阅读:13 2025-03-28 09:30:36 评论:0

  2025 年以来,港股关注度不断提高,结合行业比较基本面、估值、资金筹码、政策和市场交易特征等要素,我们高度关注港股消费板块的投资机会。

      恒生指数公司自2015 年08 月17 日推出恒生消费(HSCGSI.HI)。恒生消费精选港股消费领域50 家高成长性龙头企业,聚焦消费升级浪潮下的稀缺性资产,锚定高成长赛道,构建差异化配置优势。行业分布方面,恒生消费指数在行业维度均衡配置,聚焦港股稀缺资产。从申万一级行业分布来看,前三由食品饮料、纺织服饰、社会服务均衡配置,规避单一品类波动风险。从申万二级行业分布来看,成分股横跨重要民生消费领域,分布均衡,深度绑定居民日常生活高频消费场景:饮料乳品以15.02%的权重占比位列第一,酒店餐饮权重占比13.24%,服装家纺占比13.2%。

      与A 股代表性消费指数的行业分布比较,恒生消费指数行业更能体现港股稀缺资产的特征,与A 股消费指数形成互补。中证消费指数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于白酒行业(白酒行业权重为41.4%),WIND大消费指数集中于医药行业(医药生物行业权重为49.1%),均为A 股消费核心资产,但在服务消费的权重相对较低,而恒生消费指数在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两手抓”,代表性权重股例如安踏体育、泡泡玛特、携程集团等,我们在行业比较春季策略《补消费短板、持续推进“人工智能+”——2025 年春季行业比较投资策略》中也提到,后续更加关注服务消费的投资机会,恒生消费指数是A 股消费投资的有效补充。

      恒生消费指数兼具盈利能力和分红稳定性。(1)2016 年以来,恒生消费指数成分股年化ROE 中位数不断上行,近四年来中枢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4年上半年为16.3%,同期A股消费板块ROETTM约为11.9%,横向对比之下,恒生消费指数盈利能力更优。且向后展望, 上市公司盈利周期回暖趋势相对明确,叠加宽财政政策托底宏观经济预期,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消费核心资产业绩韧性将进一步凸显。(2)上市公司注重提高投资者回报的背景下,近年来中国资产的股息率也在趋势提高。消费板块作为低资本开支+高盈利稳定性的代表,全球视野下均为优质的分红资产。恒生消费指数股息率水平自2020 年开始不断提高,2024 年约为3.24%,在低利率时代具备良好的回报率。

      恒生消费指数当前估值水平低位回暖,适逢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当前位置具备良好的配置性价比。

      (1)恒生消费指数经过近两年的估值消化,当前PETTM 水平约为18 倍,处于2016 年以来28%分位数;(2)恒生消费指数最新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略超历史均值,叠加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指向指数点位中期向上趋势。(3)恒生消费指数的股权风险溢价以国债计算处于均值+1 倍标准差位置,以美债计算处于均值附近,当前具备配置价值。

      南向资金加速流入,主动权益公募基金对港股通标的配置水平上升至历史最高。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24Q4 港股通公司配置占比较24Q3 上升2.0 个百分点至14.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跨境港股ETF 持有港股市值与主动权益公募持有港股市值占港股通流通市值比重基本相当,前者占比为0.91%,后者占比为0.85%,市值占比的绝对值仍较小,主动和被动资金流入港股均有向上空间。

      政策方面, 2025 年政府首要工作任务目标在于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回顾过往历年政府首要工作任务,其与资本市场关切点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如:2016-2018 年(“供给侧改革”);2019-2022 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23 年(着力扩大内需);2024 年(新质生产力),消费板块后续有望在政策发力+基本面回暖的背景下受益。

      广发恒生消费ETF(认购代码:159699)紧密跟踪恒生消费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后续将成为投资者布局恒生消费指数的重要工具。广发恒生消费ETF 是当前市场中跟踪恒生消费指数规模最大的ETF 产品,2025 年以来产品份额大幅扩张,2024 年底产品份额为4.95 亿份,2025 年3 月26 日已快速扩张至了15.6 亿份,扩张幅度达到216%,最新流通规模为15.5 亿元。

      风险提示:本报告对于基金产品、指数的研究分析均基于历史公开信息,可能受指数样本股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分析偏差;此外,基金管理人的历史业绩与表现不代表未来;指数未来表现受宏观环境、市场波动、风格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波动风险;本报告不涉及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不涉及对基金产品的推荐,亦不涉及对任何指数样本股的推荐。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雅婧/林丽梅/郝丹阳/王胜/冯彧 日期:2025-03-2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