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周度观察:静待4月2日“对等关税”
本周宏观观察
1.1 降准降息窗口之“择机”解读
从市场运行情况来看,年初以来,DR007 利率持续大幅高于OMO 利率,表明国内资金面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央行并未开展降准降息。货币政策偏紧的原因,以及后续“择机降准降息”是市场较为关注的因素。
关于“择机降准降息”,自2024 年四季度以来央行已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提及,包括2024 年四季度央行例会、2025 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两会”期间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以及2025 年一季度央行例会等。结合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我们认为央行“择机”的考量如下:
一方面,“择机”的表述反映出央行对政策不确定性及海外通胀的高度关注。
央行一季度例会中对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描述中,对于外部环境的描述发生变化:“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上升”,基于特朗普政府及美联储政策路径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因素,对外部经济形势的担忧有所加深。
美国经济“滞胀”情况仍未发生转变,结合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波动,美联储全年降息节奏和幅度预期均存在变数。同时,我国外部环境对我国贸易、科技、全球市场预期的冲击也会我国货币政策“择机”的重要考虑因素。
另一方面,国内金融风险防控也是政策考量的重要因素。本次例会新增“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并着重强调“防范资金空转”。一方面,表明资金空转是央行当下较为关注的因素,是掣肘货币政策的直接因素。在存款利率多次下调的背景下,2024 年以来居民存款向非银机构转移的趋势持续强化,债券市场收益率一度大幅下行,引发对金融空转和期限错配风险的担忧,一定程度限制了国内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一季度央行通过暂停国债买入、回笼流动性等操作,推动国债收益率适度回升,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因此,当前央行更倾向于优化资金分布结构,而非简单扩大总量投放。另一方面,与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相比,更加聚焦长期收益率的变化,防范债券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金融市场风险,也是近期央行重点关注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本周央行对MLF 招标方式进行了进一步改革,采用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取代单一价格中标。这一调整意味着MLF 政策利率属性减弱,MLF 利率将更加灵敏反映银行间资金状况,MLF 作为银行间机构补足流动性工具的角色也愈发显著。从操作规模来看,央行本月将开展4500 亿元MLF 操作,实现630 亿元超额续作,这是自去年7 月以来首次超额续作,一定程度上释放出稳定流动性预期的积极信号。
我国货币调控框架更加成熟。从利率体系角度来看,7 天期逆回购利率作为政策利率,LPR 利率指引信贷市场,10 年期国债利率和同业存单利率连接金融同业和信用市场。从流动性投放层次来看,国债买卖和降准投放长期流动性,公开市场操作平滑周期波动,MLF 等结构性工具补充流动性缺口。
展望后市,二季度可能成为重要政策观察窗口,届时美国关税框架、美联储货币政策取向或更趋明朗,“择机降准降息”可能迎来窗口期。降准层面,考虑到应对外部冲击以及为财政扩张提供流动性支持,二季度降准仍有一定可能性。降息层面,受制于海外政策不确定性和国内防范金融风险需要,央行可能采取渐进式宽松路径:
先调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再择机下调逆回购利率、LPR,以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双重目标。二季度降准概率高于降息。
1.2 关税地缘风险共振,金铜避险溢价再定价
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发酵进一步加剧市场不确定性。中东局势仍动荡明显,俄乌冲突方面,由于乌克兰方面的立场,俄美双方未能在利雅得磋商后达成联合声明,且欧洲国家普遍认为在俄乌冲突结束前,不仅不应解除反而应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因此俄乌和谈前景仍不明朗。
在此背景下,贵金属市场表现强劲。随着对等关税的不断临近,市场对政策不确定性的定价推动贵金属价格持续走高,且全球地缘形势仍不稳定使得避险需求保持,叠加各国央行购金托底,同样对贵金属形成支撑,因此近期COMEX 期金和伦敦现货黄金均续创历史新高。我们仍维持此前观点,黄金作为抵御政策不确定性和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的重要战略储备,“易涨难跌”的底层逻辑依然稳固,且预计短期内仍将维持偏强运行态势。但黄金在显著新高位置面临的波动性加大,短期需警惕高位回调风险,对于战略性多单,可考虑在价格回调时逢低配置,以获取更优的风险收益比。
铜市方面,近期铜价快速攀升,3 月26 日创下年内新高,主要受市场对美国可能征收铜关税的预期推动。随着美国可能加速推进铜关税计划的消息传出,美国制造商和贸易商担忧成本上升和供应链中断,提前进入囤货模式,推升全球短期铜价。且随着COMEX 铜和LME 铜价差持续扩大,跨市套利驱动下全球铜库存向美国转移。
展望后市,铜价上涨趋势有望延续:中长期来看,关税政策和地缘风险强化了市场对铜供应短缺的预期,推动铜价中枢上移;短期而言,关税驱动的库存转移和投资情绪将继续影响市场。但需要警惕的是,一旦铜关税政策细节明确公布,市场可能出现获利回吐压力。
1.3 “对等关税”路径猜想
全球市场正密切关注即将于4 月2 日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目前市场预期主要围绕两种可能的加征方案展开:第一种方案可能仅针对美国前三大进口来源国,即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实施关税加征,而对其他国家暂缓执行;第二种方案则可能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设置差异化的关税比例,同时保留后续谈判空间,汽车、木材、半导体关税或先行。
从国别角度来看,美国大概率对主动示好或展现妥协意愿的国家采取“边打边谈”的策略,预计美国政府将根据各国的反应动态调整施压力度,评估潜在合作空间,而非采取“一刀切”的强硬措施。
针对中国,美国的政策取向可能呈现双重特征:一方面,预计将继续加征对华直接关税,同时寻求建立正式的高级别磋商机制;另一方面,美国或将在“对等关税”谈判框架下,通过给予关税豁免等条件,要求其他经济体配合对中国实施贸易限制,包括加征关税及遏制中国转出口贸易行为。
从加征关税行业维度分析,4 月的贸易政策风险不仅来自月初的“对等关税”初步落地,还包括美国可能针对特定行业实施的“定点”关税。当前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细节已基本确定,后续半导体、基本金属以及能源相关产品或成为下一轮“定点”关税的目标行业。预计这些措施将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趋势,并对相关行业的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