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业快评报告:vivo正式进军机器人行业,聚焦家庭与个人场景
行业事件:
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现场,vivo宣布成立“vivo机器人实验室”,正式进军机器人行业。
投资要点:
vivo明确聚焦家庭与个人场景,涵盖养老、医疗健康、教育等服务领域,而非工业或特种机器人。vivo的目标是通过渐进式技术突破,降低家用机器人商业化门槛,未来能覆盖健康监测(如跌倒预警)、家务协助、情感陪伴等功能。这一布局契合中国老龄化社会趋势,同时规避了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巨头竞争,体现了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洞察。
vivo明确将研发重点放在机器人的智能中枢(AI大模型驱动的决策能力)和感知系统(影像与混合现实技术),而非硬件全身(如机械臂、腿部结构)。此举既避开了当前机器人行业在机械结构上的激烈竞争,又充分利用了其在智能手机领域积累的AI算法、影像芯片、传感器技术等优势,这一策略类似其在手机产业链中的角色,通过标准化推动成本下降。vivo机器人实验室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大脑”和“眼睛”两大模块定义未来机器人的智能化能力:
大脑:依托自研的蓝心大模型,强化AI决策与交互能力,实现机器人的自主感知与任务执行。
眼睛:结合影像技术与混合现实头显的空间感知能力,提升机器人对物理环境的理解。vivo的影像芯片(如V系列)、计算摄影算法及MR设备的实时空间计算技术,将帮助机器人实现“从清晰成像到场景理解”的跨越。
vivo的入局为机器人行业注入了新的技术路径与生态资源,但其商业化落地仍需时间验证。现有家用机器人(如扫地机、送餐机器人)多为单一功能设备,而vivo提出的“多场景服务”需突破通用性与自主决策难题。未来随着原型机推出与供应链成熟,vivo或将成为消费级机器人赛道的关键参与者。
投资建议: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节点,政策支持、入局者不断增加及AI大模型赋能共同推动行业加速发展。2025年有望迎来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并实现大规模应用迎来曙光,未来工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与家庭场景的渐进渗透将成为两大主线,商业化落地可期。目前,成本仍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大规模普及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议关注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国产零部件优质企业。
风险因素:人形机器人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