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官方PMI点评:基本面利于债券
2025 年3 月,官方制造业PMI 为50.5%,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8%,相较于上月分别季节性回升0.3 个百分点和0.4 个百分点。对比历史数据看,今年3 月官方PMI 的回升幅度要小些,过去两年官方制造业PMI 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3 月的均值,分别环比提高0.5 个百分点和1.8 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以下四点值得关注:
第一,制造业PMI 五大分项指数中,新订单指数回升幅度最大。从51.1%提高到51.8%,拉动3 月制造业PMI 回升0.21 个百分点。尽管如此,今年3 月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回升幅度也要弱于季节性,这跟高频指标一致。
在加力扩围实施“以旧换新”、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政策部署等的支撑下,内需是3 月终端需求边际改善的主要支撑。3 月出口可能边际走弱,一是因为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幅度弱于季节性;二是因为小型制造业企业景气状况对出口的变化敏感,今年3 月小型制造业企业PMI 为49.6%,位于荣枯线之下,而过去5 年里,有4 年的3 月这个指标高于荣枯线。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讨论出口,是从环比角度分析的。如果考虑到基数影响,3 月出口同比可能会有明显回升,甚至可能到两位数。主要原因是春节对一季度出口有很大扰动,春节越早的年份,1-2 月处于节前放假和节后复工的天数就越多,外贸活动受影响就越大。历史数据显示,1-2 月出口占一季度比例,和春节距离元旦的天数有明显正相关性。去年春节晚,今年春节早,因此1-2 月出口同比低、3 月出口同比高。
随着春节扰动的减弱,出口放缓会逐步体现在外贸数据上,4 月出口同比可能再度回落。
第二,制造业企业延续强生产,但生产的领先指标多数环比回落,关注有效需求不足是否会拖累生产。制造业PMI 生产指数从52.5%回升到52.6%,创2024 年5 月以来新高。不过反映企业生产意愿的领先指标,包括制造业PMI 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从业人员指数,3 月均环比下降。制造业PMI 原材料库存指数虽然从47.0%回升到47.2%,但它继续处于近年低位。
目前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盈利承压,可能向生产端传导,拖累企业生产意愿。
第三,预计PPI 同比从2025 年2 月的-2.2%,小幅回落到-2.3%。根据PMI 出厂价格指数和PPI 环比的相关性,可算得3 月PPI 环比为-0.2%。使用环比累乘法,估算得3 月PPI 同比为-2.3%。
PPI 同比持续低位,除了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外,也和产能充裕有关。
从历史经验看,供给收缩对于摆脱低物价至关重要,后续关注化解重点产业结构矛盾具体方案的落地和实施情况。
第四,非制造业修复有待政策加力。天气转暖后,各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季节性回升,环比提高0.7 个百分点至53.4%。不过对比近年同期数据看,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相较于2 月的提升幅度,2025 年3 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都弱于季节性。
2025 年前两个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9.6%,公共财政投向基建领域的支出同比下降5.6%。考虑到扩大有效投资对于2025 年经济平稳运行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加快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的部署。
2025 年3 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环比回升0.3 个百分点。和居民消费相关的餐饮、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有所回落。
我们认为,财政资金支持服务消费,可能是下半年增量政策的重点。
总的来说,官方PMI 显示3 月经济延续节后修复,但修复斜率低于季节性。由于强生产支撑一季度GDP 同比读数,二季度又通常以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政策部署为主,预计宏观政策短期会保持定力。经济基本面有利于债券,加之季末考核后资金面一般会转松,长端利率下行的概率更高。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节奏不及预期,地缘冲突超预期升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