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下东盟的冲击与执择:从避风港到风暴口
东盟是“对等关税”风暴口:此次特朗普“地毯式”与“国别式”叠加的“对等关税”,是其迄今对全球经贸体系发起的最大规模冲击。其东盟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平均加征税率高达33%,束埔寨(49%)、老挝(48%)、越南(46%)首当其冲。东盟多为外贸导向型经济体,且高度依赖中美市场,“对等关税”必将对其造成直接和间接冲击,并引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大幅重组及一系列附带效应
对东盟大力加征关税反映美国四大战略目的:一是夏平美国一东盟贸易逆差,越南、泰国等成为主要打击对象。二是重塑美国制造优势,推动本土化、近岸化态势。“对等关税”使东盟制造国家关税高于墨西哥等近岸国家的税率,部分产能或将被迫向北美转移。三是针对中国一东盟的“中间品贸易网络”封堵中转渠道,迫使东盟转向其他供应商,并通过封堵“关税洼地”作为产能出海的途径,退制中国供应链海外布局。四是以关税为威胁加强对东南亚影响力,争夺亚太战略主导权东盟出口与外资流入将面临严重冲击:东盟多为外贸导向型经济结构,中、美分别是东盟前两大贸易伙伴,在直接(对美出口下行压力)及间接(中国增速下降需求降低)影响下东盟出口或将再度遇冷。基于客国对美的依颗程度,埔暴的电气设备、本制品,藏南的家具、服装、发电机械、泰国的家具、橡胶制品、电信设备,印尼的家具、旅行用品、服装,马来西亚的家具、电信设备,以及老挝的照相设备、发电机械等领域受影响最大。曾经凭借“关税洼地”吸引FDI流入的模式可持续性也面临深度挑战。
一石激起千层浪:或将掀起全球重点产业链“海啸”。东南亚凭借成本优势、政策红利成为全球电子、汽车零部件制造的核心区域。例如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在全球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产业链上占据重要环节;泰国、印尼等国在汽车制造领域扮演重要角色。高关税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加速转移与重组。
中国供应链面临寒流预警,越南手持“转向牌”,会跟随美国还是维持“竹子外交”?越南在“对等关税”宜布后迅速“服软”,与中国、欧盟等经济体的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其经济上依赖中国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产业链与中国紧密相连,若对华加税可能招致中国反制,也将进一步加剧其经济风险。故而目前来看,其主动加征中国关税的可能性较低,但需要关注美国强压下越南是否会在高科技或缴感产业等特定领域采取限制措施。
东盟资本市场承压,关税影响仍在遂步消化当中:“对等关税”对东盟资本市场的整体影响主要体现在股市波动、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以及汇率波动等方面,对东盟的货币及金融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短期内可能引发资本波动和汇率风险。根据我们初步调查,大多东盟企业仍在评估关税潜在影响,意味着冲击尚未被完全消化,短期内重申避险策略,倾向于收益确定性较高的股票。
在风暴中稳住重心:一是与受冲击经济体强化沟通协作,共同应对关税冲击二是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产业链格局。三是推动产业升级与激活内需潜力,强化与美谈判筹码。
风险提示
1.特朗普政府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2.东盟政策前景不确定性风险;
3.全球供应链重构格局不确定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