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五分钟全知道(4月第1期):不可胜在己 可胜在敌
报告摘要:
与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18 年开始)相比,中美当前境遇已“今时不同往日”:
中国方面:
2018 年初:经过棚改货币化的连续财政扩张,PPI、地产周期、库存周期、AH 估值均位于历史高位,并且对应财政空间有限。
2025 年初:经过连续三年的杠杆压缩,PPI、地产周期、库存周期、AH 估值均位于历史绝对低位或者相对低位,同时财政扩张仍然有很大余地。
美国方面:
2018 年初:服务业与制造业景气度较好但年中开始回落;赤字率、债务率、利率支出处于较低水平,财政扩张空间较大;地产数据不强,但购买力水平较高;2018 年,美联储仍处于加息与缩表阶段。
2025 年初:消费数据支撑服务业维持韧性,但制造业显著走弱,财政补贴带来建造支出的脉冲已消退;高赤字率、高债务率、高利息支出,限制财政再扩张;地产复苏周期不顺畅,高利率限制下,成屋数据和投资数据均弱;2025 年,美联储已进入降息周期,且缩表已放缓,货币流动性改善。
因此,两次贸易战之初,中美形势异位,中国政策和资产价格都有更多腾挪的余地。
展望来说,不可胜在己,先做好自己,一方面增加逆周期调节力度,另一方面加快新质生产力推进科技立国。可胜在敌,待美国国内压力明显增大后,再观察有没有谈判的机会。
回到市场,再短期全球risk off 之后,A 股可能逐步开始交易国内增加逆周期调节力度、科技立国自主可控、中美谈判等预期。结构上,围绕对冲关税的手段出发,梳理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海外通胀风险,国内稳增长政策低预期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