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对等关税”的策略思考:美国“对等关税”超市场预期 权益市场短期观望为主
核心要点:
q 美国“对等关税”,对进口中国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已高达68.60%美国目前对进口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已高达68.60%。简化计算,2019年平均关税税率约为19.61%。假设2024 年对美新增的5246.56-4186.74=1059.82 亿美元的出口全部适用3.30%的平均关税税率,则2024 年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约为14.60%。
而2025 年2 月、3 月和4 月,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分别增加了10%、10%和34%,简单相加,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已达68.60%。从这个维度来看,即使用美国“对等关税”的计算方法,中国商品贸易顺差的空间已被抹平。
q “对等关税”将直接体现在2025 年,预计对美净出口下降影响较大虽然2018 年美国对中国增加关税在出口方面主要体现在2019 年,但2025年美国对中国关税税率的上调是在短期内完成的,其对中国出口的冲击预期将直接体现在2025 年。我们以2019 年中国对美出口下滑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线性外推。2019 年的关税税率由美国贸易最惠国平均关税税率3.3%上升至19.61%(上升了16.31%);导致2019 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金额由2018 年的4,784.23 美元下降至4,186.74 美元,下降幅度为12.49%。
我们从关税税率和出口下降幅度2 个维度取平均值,推算2025 年我国净出口下降额度约在972.15 亿美元左右;考虑净出口下降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最终对GDP 的影响在11827.77~14193.33 亿元人民币,占2024 年我国GDP的1.32%-1.75%。
q 美国“对等关税”将对短期权益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在4 月2 日美国对等关税落地后,美国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在4 月2-4 日分别累计下跌了8.75%、10.67%(道琼斯工业指数自1 月31 日以来累计下跌了14.63%;纳斯达克指数自2 月18 日以来,累计下跌22.17%,步入技术性熊市),呈现加速下行态势。
虽然A 股市场在4 月3 日美国对等关税公布后,只是小幅下行,之后即步入清明节放假,但我们判断,美国此次对等关税对中国出口的冲击将导致我国2025 年对美出口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我国2025 年要实现GDP 增速5%左右目标的难度明显上升。虽然我国此前已就美国关税可能的影响进行了充分准备,预期4 月份将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积极发力,但短期而言,在外盘大幅下行的背景下,A 股短期面临较大压力。
行业方面,美国对等关税将导致我国优势出口行业面临极大冲击,2024 年我国出口美国总金额居前的商品是机械制品(49.0769%)、矿物化学制品(26.2359%)、家具制品(11.1632%)以及钢铁制品(5.7667%)等;进口方面,由于我国也相应增加了对美国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预期相应商品的进口量也将大幅下滑,2024 年我国进口自美国的商品金额居前的是:
机械电子产品(23.17%)、农副食品类(16.33%)、能源类(14.12%)、 化学品与化工品类(12.62%)等,预期相应行业的国内企业将受益于对美商品进口的下降。
投资建议
国际方面,借鉴2 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与美国、欧洲等国在19 世纪末和20世纪初大幅提升关税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联性,资本市场担忧美国对等关税将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国内方面,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公布,其延续了2024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2025 年将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深化改革开放等多维度政策推动经济增长。但美国“对等关税”的出台,将极大增加我国完成2025 年GDP 增长目标的难度。
中维度来看,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科技、绿色、消费以及基建等领域将是未来市场关注的主要方向:科技领域侧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以及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重点培育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绿色经济与碳中和方面,新能源、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碳捕集与交易都有较大发展空间;提振消费,既延续“扩大内需”战略,又强调“消费升级与结构优化”,除消费品以旧换新外,还将推动智能、绿色消费场景创新等;基建领域,重点关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的收官状况,具体涉及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
短维度来看,受美国“对等关税”的影响,建议短期观望为主,待市场趋稳后,继续关注红利等收益相对确定性板块以及受益于对等关税的农业、电子、能源等领域标的。从大类资产的角度,建议短期调整资产优先顺序为:债券>现金>大宗>权益。
风险提示
国际方面:美国对其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衰退;美联储降息步伐短期难以落地,可能影响全球流动性;巴以地缘危机的升级,可能影响全球海运贸易发展;
国内方面:美国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冲击中美贸易,将影响我国净出口,进而拖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我国房地产价格若进一步下行,将影响国内推动消费的努力;地方债务化解依然需要时间,存在不及预期可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