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政策研究专题(一):历史上 我国出台过哪些促消费政策?

股票资讯 阅读:8 2025-04-08 09:59:19 评论:0

  美国总统特朗普4 月2 日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向全球贸易伙伴征收高关税税率。若美国对等关税落地,将对出口产生较大影响,亟待政策发力提振内需。李强总理在上月末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 年年会中明确表态,必要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因此,政策进一步发力值得期待。本文复盘了历史上促内需中的消费政策,以期对后续可能的增量政策提供参考。

      我国已出台的消费提振相关政策可根据补贴类型划分为现金类和非现金类。

      现金类补贴可细分为直接现金补贴与间接现金补贴;非现金类可细分为优化消费供给侧与提振消费欲望。历史上大规模直接现金类补贴政策主要出现在外部冲击严重阶段;经济发展相对平稳阶段,消费提振政策大多以供给侧为主。

      直接现金补贴可分为购买大宗消费品补贴和发放消费券。前者包括消费品下乡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品下乡方面,历史上我国曾推出一轮全国性大规模消费品下乡,主要为应对次贷危机带来的外需下滑,其中家电下乡持续时间相对更长(2007-2013 年),从政策效果来看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从2007 年的9 台提高到2013 年的30 台。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我国从2000 年至今共出台过两轮。第一轮以旧换新政策从2009 年持续到2011 年。第二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从2024 年开始,支撑了当年9-11 月以旧换新支持的细分消费领域数据的持续改善;2025 年政策接续,产品补贴范围扩围至消费电子。消费券方面,我国于2009 年首次发放消费券,消费券的发行频次从2020 年开始提高,但目前主要由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财政情况及消费形势出台。从近年来看,2024 年上海投入5 亿元发放的消费券效果较好。

      间接现金补贴包括消费品购置税减免、居民增收、消费能力保障、降低利息负担、降低个税负担等方面。消费品购置税减免主要集中在汽车方面。燃油车方面,2000 年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大型传统燃油汽车的购置税减征政策,与我国三轮扩内需周期重合。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于2014 年正式开始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至今已连续延期四次。居民增收方面,2025 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到了四种城乡居民增收的方法。复盘历史来看,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要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公务员薪资多次经历调增,以促进其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消费能力保障方面,民生补贴中的生育补贴政策值得期待,2025年3 月,呼和浩特发布力度大于其他地区的生育补贴政策。此外,据《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来看,全国性的生育补贴也在路上。降低利息负担主要体现在房贷利率方面。降低个税负担方面,我国曾多次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减轻个税负担。

      优化消费供给侧相关的消费提振政策主要集中在供给侧,覆盖服务消费,涉及养老、教育、医疗、旅游、体育、文化、家政等多方面。养老服务方面包括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逐步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等。医疗服务方面包括进一步扩大医疗机构对外开放,允许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旅游方面包括拓宽旅游消费场景,优化入境旅游政策等。体育产业方面包括实施全民健身行动等。增加消费欲望主要通过增加节假日来实现。《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1949年颁布以来,共经过四次重大修订,2024 年最后一次修订将法定休假日总天数增加至13 天。

      风险提示:政策理解不全面、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

机构: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夏/郭佳宜 日期:2025-04-0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