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事件点评报告:如何看待近期市场风险偏好回升?
本周市场情绪明显升温。若以4 月3 日和4 月7 日为高点和低点,过去一周A 股主流指数修复进度已过半。一方面,自上周二开始,国有控股公司纷纷发布公告增持,且各大央国企纷纷公告回购,极大的缓解了市场流动性压力,修复市场情绪。另一方面,当前市场或逐步酝酿部分内需政策重启,以及中美高层恢复沟通等预期。
我们认为,当前市场对中美博弈的真实复杂性、以及对国内政策基调的判断存在显著低估。此次风险偏好的修复更多体现为对预期变化的短期反应,而非趋势性反转。在中美核心矛盾并未缓解、总量政策仍将保持克制的背景下,市场仍将处于“高波动—分化加剧”的运行特征中。
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被市场以过于简化的方式解读。从中方立场看,在国内制造业升级态势稳固,一季度GDP 同比增长超出预期,以及外部地缘冲突与美国政治撕裂加剧的背景下,官方对中美谈判节奏的把控趋于主动。本轮中方或并不急于推进阶段性妥协,而是以美方做出实质性让步为前提。
而在美方内部,尽管特朗普近期放缓了部分政策推进节奏(TikTok 禁令延后、“对等关税”暂缓执行),但并不意味着其对华立场出现实质软化。当前美方团队更可能采取“双轨并行”的策略,即一方面通过财政政策与对内表态稳定市场预期,另一方面在科技、资本市场、地缘外交等方向继续推进系统性制衡。美方近期发起外交施压,以及持续推动对台高层访问,均表明中美关系正从传统关税战转向“金融战—科技战—话语权战”三位一体的深水区。
国内政策方面,我们判断,4 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仍将延续“定力超预期”的主基调。一季度GDP 增长5.4%,制造业投资持续改善,为高层提供了“后发制人”的信心。从中央近期表态来看,“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等定调,均显示当前政策选择已更加强调供给端建设与内生修复,而非以快速、大幅的需求刺激应对外部扰动。在这种框架下,货币政策短期不具备全面宽松的基础。市场对降息、降准等政策工具的节奏预期需做适度修正。
财政端亦仍处于储备观察阶段。尽管当前投资者预期较高,但我们认为二季度或主要为“货币储备期”,短期大规模落地的可能性不高。即便未来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其落点也将更强调结构性、区域性和“以旧换新”类的场景建设,而非简单回归早期棚改大规模货币化刺激模式。
投资建议:
基于对政策方向与中美局势的判断,我们维持此前提出的“高低切换”策略主线:
1、防御类资产依然具有较高配置价值。长端国债,以及高股息红利资产如电力、公用事业等方向,具备估值支撑与现金流安全边际。
2、黄金、核电、军工等“安全类资产”或受益于全球地缘风险上升。
3、恒生科技指数代表的互联网与算力板块,在经历前期调整后,具备较好性价比,可在二季度波动中择机战略性布局。
风险提示:全球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市场博弈的复杂性超预期,政策变化的节奏复杂性超预期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