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合作与竞争(上):总量指标对比与市场行情剖析
平安观点:
2025 年伊始,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重新执政、全球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大国科技产业发展或迎来新的变化,并影响资本市场投资方向。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两国的科技产业发展离不开对比、学习与合作。对此,本篇报告立足总量视角,从科技产业政策、产业份额、产业链地位、研发与专利、资本市场支持等五个维度对比两国科技产业发展情况和各自优劣势,并对过往A 股相关科技行情进行复盘,进而对资本市场投资给出指引。
产业政策:2019 年以来中美加码科技产业政策,政策目的和方向各有侧重。中国围绕“新质生产力”等框架展开,更注重经济新动能的“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政策支持方向聚焦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等领域。美国则采取“小院高墙”战略对华技术打压,同时加快产业本土化和前沿技术创新。产业方向上,两国均聚焦信息技术/新能源/先进制造/医药生物等领域,但子行业/领域上,中国对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新材料方面有更多布局,美国则更关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航空航天及空间技术等。
产业份额:中国科技制造业全球份额自2011 年超越美国。中美科技产业占全球约一半份额,中国科技制造业全球份额自2011 年超越美国,2023 年达34.0%(美国为20.4%);科技服务业份额长期低于美国,2023 年为11.9%(美国为39.7%)。中国的电力设备/汽车与运输设备/机械设备/化学品制造业份额高于美国;美国航空航天/医疗器械/药品制造业以及软件/IT 服务业份额更占优。
产业链地位:中国全球价值链偏下游美国偏上游,均加大科技产业国内参与度。
从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看,2007 年以来美国长期稳定在1.0 至3.0 之间,即处于产业链偏上游,更多掌握技术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中国则长期处在0.5 至1 之间,即偏下游地位,更多负责生产制造/加工组装等环节。2020 年之后,中国加码布局产业链上游,美国布局产业链下游。2010-2020 年中国科技产业出口FVA份额平均为17.0%,高于美国的10.8%;近十年两国科技产业出口FVA均下降,中国信息技术/计算机/电子/光学产品/铁路机车等运输设备/电力设备的FVA 份额降低,美国化学品及制品/计算机/电子/光学产品/药品的FVA 份额降低。
研发与专利:中国R&D 较美国差距逐步缩小,专利申请量/存量已超越美国。中国研发支出总量和强度持续增长,较美国差距逐步缩小,2022 年研发支出达6866.9 亿美元(美国7615.8 亿美元),研发强度为2.56%(美国3.59%)。中国PCT 专利申请量自2019 年起超过美国,存量有效专利自2022 年超过美国,中国专利申请集中在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领域(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电动机械/仪器/能源、视听技术和半导体),美国专利申请集中在信息技术和医药生物领域(计算机技术、医疗技术、数字通信、制药和生物技术)。
资本市场支持:中国的PE/VC 和A 股对科技产业支持力度较美国仍有差距。
2013-2023 年,中国PE/VC 年度投资金额持续增长,但平均仅约为美国同期的15%,2019 年中国逐步从IT/互联网转向投资高端制造业(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等),美国长期聚焦软件为主的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大消费。2010年以来A股科技产业市值比重从不足两成提升至近四成,美股科技产业市值长期稳定三至五成左右;A 股的汽车与零配件/电气设备/国防军工的市值占比略高于美股,但信息技术/通讯服务/医疗保健的市值占比低于美国。
A股科技行情特征:复盘2013 年-2015 年6 月互联网行情、2019 年-2021 年半导体+新能源两段科技行情(绝对+超额收益)。
自上而下来看,A 股科技行情往往处于宏观基本面修复、流动性环境宽松、产业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转型的阶段,如2013-15 年的“互联网+”行动、2019-21 年的集成电路支持政策、“十四五”规划、“双碳”政策;自下而上来看,A 股科技行情也往往伴随着科技产业趋势向好且景气度占优,底层技术突破也是行情的重要驱动因素,如2013 年的4G 牌照驱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加速渗透、2019 年的芯片国产替代和新能源汽车特斯拉量产;另外,基于全球科技产业链和资本市场的联动性,美股科技行情对A 股也存在一定映射效应,如2013-15 年的苹果产业链、2019-21 年中美半导体指数同步性以及美股特斯拉对A 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映射、2023-24 年美股英伟达对A 股AI 算力行情的映射等。
A 股市场展望:展望2025 年,经济基本面的弱修复叠加流动性宽松的市场环境,A 股风格将更偏向科技成长;而随着中美科技产业发展迎来新的变化,A 股的相关结构性投资机会将会增加。此外,复盘特朗普上一轮任期,美国对华科技制裁在前期会对A 股市场风险偏好造成短期扰动,但此后市场的中长期定价逻辑将逐步转向本国科技自主可控,短期扰动将趋于缓和。因此,综合中美科技产业总量指标对比情况以及过往A股科技行情的定价特征,我们建议关注两条结构性线索:一是科技创新,即我国自主可控诉求以及全球科技热度较高的领域,以TMT、医药生物行业为代表,尤其关注半导体、人工智能(算力/端侧/应用)、创新药、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二是制造成长,即我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板块,主要以汽车、电力设备、国防军工行业为代表,尤其关注产业格局有望边际改善的光伏、锂电,以及国内政策支持加码的低空经济、通用航空、商业航天等领域。
风险提示:1)科技产业技术突破及商业化不及预期;2)国内科技产业政策支持不及预期;3)海外科技制裁政策风险超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