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报:外部压力持续 政策预期托底
每周策略建议
港股:对等关税博弈进入谈判与豁免阶段,市场关注点从单纯关税升级转向中美在科技、金融等领域的竞合关系演变。恒指波幅指数已从高位回落,大盘或逐步转向双向震荡格局。尽管地缘政治风险与盈利下修压力压制指数上行空间,但扩内需政策预期升温、南下资金持续流入以及AI 产业革命催化,均为港股提供重要支撑。当前恒指预测 PE 回落至 9 .5 倍,风险溢价回归两年均值,估值底部支撑力逐步显现,但企业盈利仍面临出口下行、政策传导时滞带来的下修压力。市场韧性取决于两大政策变量:1)若财政政策通过消费补贴与基建投资有效对冲出口下滑,可缓解盈利预期恶化;2)中美若维持"竞合"状态且不触发金融战,离岸流动性压力可控。
若上述条件成立,恒指在20,600 点附近或逐步企稳,但估值修复高度受限于二季度盈利调整周期及地缘扰动。短期维持区间震荡思维,逢低布局政策受益方向:1)科技板块关注AI 算力基建(半导体设备、数据中心)及互联网龙头估值修复;2)内需主线把握家电以旧换新、文旅消费及高股息公用事业。
美股:特朗普威胁干预美联储独立性进一步升级美元信用危机,美国股债汇三杀,资金加速撤离美元资产,造成流动性短期边际恶化。经济数据仍指向消费者通胀预期恶化,叠加特朗普政府激进关税政策冲击贸易前景,市场对经济衰退的定价升温。当前标普500 预测PE 跌至18 倍,接近2022 年熊市水平,但盈利预期面临关税拉锯战压制企业利润率、通胀预期升温等压力。尽管美国六大行金融股开局稳健,但受制于地缘政治和宏观前景等不确定性升温,科技股等权重板块业绩来临或带来更大波动性。短期风险偏好难以完全修复,但业绩后企业回购重启有望托底,硬数据保持稳健,市场存在超跌反弹动能。建议向防御性板块倾斜:必选消费、医疗保健(刚需属性);公用事业(高股息+利率敏感度低);金融股(受益降息预期及业绩韧性)。科技股(Mag 7)或有短期情绪修复和技术反弹的窗口。
美债:10 年期美债收益率仍在逼近4.5%,市场担忧特朗普政府对于美联储的威胁会加剧关税造成的市场疲弱,通胀和经济衰退的担忧仍在升温,市场开始定价美联储今年或降息4 次甚至更多。短期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较高,美债收益率或仍维持高位震荡。
美元指数: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及美联储独立性担忧拖累,美元指数一度跌破98,创三年新低,市场对经济衰退及政策风险定价升温,资金加速逃离美元资产,转向黄金及非美货币。短期看,降息预期强化(年内或降4 次)、政治不确定性及美元信用受损或延续弱势,但技术超卖或引发短暂反弹,关注98-99 区间震荡。
美元兑离岸人民币:美元大幅走弱边际舒缓部分压力,但关税拉锯战压力仍在升温,人民币中间价也体现央行持续稳汇率态度,料人民币短期继续保持震荡偏弱格局,关注中美贸易谈判进程,以及潜在的内部增量刺激政策。
中国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政策托举效果明显中国一季度GDP 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但结构性亮点依赖政策拉动,工业生产、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亮眼,体现了传统上的政策前置发力以及去年“926”转向的延续,社零的修复依赖消费品以旧换新,抢出口效应仍然有一定托举。随着关税累计升级使得“抢出口”效应明显退坡,二季度后经济增长压力或明显上升。关注“两会”后存量政策的加快部署落地。
风险提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