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基金持仓分析:内需资产配置开始回暖
核心观点
25Q1,主动偏股型配置基金(后文简称“基金”)延续24Q4 对于科技的配置,但内部相对分化,减仓前期拥挤度高位的通信,加仓受益于DeepSeek的传媒、计算机、半导体等“新成长”方向。与24Q4 差异在于,一是关税扰动下,基金对于内需政策博弈的需求增强,内需资产配置系数分位数(2016 年以来)回升至6%,仍处于低位,方向上加仓服务消费、减仓商品消费;二是基金对红利资产配置出现明显“退潮”,红利配置系数分位数(2016 年以来)回落至37%。此外,25Q1 主动偏股型基金对港股仓位创2016 年以来新高,腾讯控股成为基金第一大重仓股。
关注点1:25Q1 基金加仓内需消费、医药
宏观链条视角,基金加仓内需消费、医药:1)内需消费:关税扰动下,基金配置向内需消费转移,25Q1 主动偏股型基金加仓服务消费(一般零售、影视院线)、减仓商品消费(休闲食品等);2)医药:25Q1 基金整体配置系数回升,主要加仓CXO;3)TMT:科技资产重估行情下,基金结构性增配半导体、传媒、计算机方向;4)先进制造:整体配置系数回落,光伏是主要减仓方向;5)出口链、地产基建:基金对其配置相对持平;6)其他: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对供给端的扰动,工业金属、黄金等涨价资源品获基金加仓。
关注点2:港股仓位创2019 年以来历史新高
25Q1 主动偏股型基金的港股仓位上升至13.1%,其中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仓位分别为8.8%、7.2%,环比提升2.4pct、2.6pct,均创2019 年以来历史新高。方向上,科技与消费仍是基金加仓主线,商贸零售、电子、传媒等增配幅度居前。个股视角,主动偏股型基金加仓科技龙头股,腾讯取代宁德时代成为基金第一大重仓股。
关注点3:主题成长型基金加仓汽车/传媒,景气成长型基金加仓半导体考虑几类仓位变化相对明显的基金:①25Q1 减仓电力设备的基金,主要加仓半导体方向,或为景气成长型基金的内部切仓;②成长型基金25Q1 由通信切仓向汽车(机器人)、传媒(AI)等新成长方向;③价值型基金配置方向由外需、红利品种向服务消费等内需资产迁移;④整体视角下,仓位大幅提升但仍
25Q1 总体配置概览
25Q1,主动偏股型基金持有股票规模为2.9 万亿元,仓位回升至84.3%。
基金加仓主板、科创板,减仓创业板,其中科创板仓位提升至2019 年以来新高,行业视角下加仓传媒、有色金属、汽车、商贸零售。港股仓位创2016年新高(13%),加仓商贸零售、电子、医药、传媒。
25Q1 产业链配置概览
地产基建链2016 年以来配置系数分位数(后同)环比回升至47%,主要加仓黑色家电、装修建材,减仓家居用品;出口链配置分位数回升至83%,摩托车、工程机械为主要拉动项,减仓纺织制造、白色家电;TMT 减仓前期拥挤度高位的通信,加仓电子(半导体)、传媒、计算机;先进制造配置分位数回落至73%,减仓光伏、电池,加仓工程机械;内需消费配置分位数回升至6%,加仓白酒、服务消费,减仓部分商品消费;医药配置系数分位数回升至31%,加仓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对医疗器械的关注度有所回落;高股息板块配置系数分位数环比回落至37%,配置热情整体有所退潮,煤炭开采、航运港口是主要的减仓方向,环保设备、股份制银行是主要加仓方向。
风险提示:基金重仓股与实际持仓存在差异;测算误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