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点评:着力“四稳”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4-26 09:09:37 评论:0

  中共中央政治局4 月25 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重提“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着力“四稳”,强化了对于企业主体和金融市场稳定的关注。财政政策或有增量预案,当前或主要聚焦于加快已有工具的运用,二季度财政支出继续受政府债支撑。货币政策方面,会议从无风险利率与风险溢价两个角度营造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消费方面,会议通过金融工具加强供给侧支持,以“两新”为抓手加强需求侧支持,并针对性地保障民生。房地产方面,加力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优化收储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科技创新方面,创新金融工具,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着力“四稳”。会议肯定年初以来经济工作,但也指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为此,政策需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尤其需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在政策目标上,会议提出了“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相比2018 年贸易摩擦背景下提出的“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这次在强调对就业和预期的关注的同时,强化了对于企业主体和金融市场稳定的关注。具体政策上,除了“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以外,还“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而继2024 年12 月9 日政治局会议之后,会议再提“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我们认为若关税对经济的影响加大,政策创新和加力的空间也会加大。

      财政政策或有增量预案,当前或主要聚焦于加快已有工具的运用,二季度财政支出继续受政府债支撑。今年一季度政府债发行前置有力支持稳增长,截至4 月25 日,今年国债净融资和新增专项债发行的序时进度分别约为25.6%和25.8%,均快于去年同期水平(去年同期分别为8.6%和18.0%),但未动用的政府债额度仍较高。会议指出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我们预计5-6 月债券发行有望继续提速,而增量政策工具或视年内经济压力及政府债使用进度而定。在稳增长外,会议同时强调“要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继续实施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政策,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我们认为未来政策仍继续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不排除对企业欠款提供增量财力支持的可能。

      从无风险利率与风险溢价两个角度营造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延续“适时降准降息”的表述。我们认为,自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以来,人民币汇率展现出一定韧性,这为降息进一步打开空间,降息的节奏将进一步取决于内部基本面的形势。除了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外,需要关注如何解决风险溢价。本次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我们认为这反映出了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工具精准支持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通过降低风险溢价营造适度宽松的货币金融环境。从本次会议的表述来看,相关的金融工具可能主要用于“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方面。

      消费方面,通过金融工具加强供给侧支持,以“两新”为抓手加强需求侧支持,并针对性地保障民生。会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来支持扩大消费,并具体提出了“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这一举措侧重于供给端,通过降低服务行业和养老机构融资成本,促进消费行业发展。需求端政策除了重申“两新”政策的加力扩围,还提出“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等民生性的举措。

      加力支持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优化收储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从投资端来看,会议提出“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统计1,2024 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 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 万亿元,我们预计今年有望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同时提出“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住房城乡建设部2在2025 年将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货币化安置,计划在新增100 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的基础上  继续扩大改造规模。供给端提出“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延续政府工作报告3的定调“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需求端提出“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未来或在收储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我们预期一方面可能聚焦于放松政策性金融工具对于收储的限制,另一方面可能聚焦于收储对象由城投转向部分房地产企业。

      创新金融工具,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上,此次会议提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总体延续了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新质生产力的表述。会议也指出要“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我们认为AI+制造能与我国的制造业优势相结合,或将是我国AI应用的主要场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方面,此次会议提出要“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我们认为新型金融工具的提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更强的融资支持。3 月6 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人民银行提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要“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技创新债券的产品体系”,具体包括“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支持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支持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文朗/黄文静/郑宇驰/邓巧锋/周彭/段玉柱/黄亚东 日期:2025-04-2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