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政治局会议精神学习: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4-26 19:00:27 评论:0

  事件:

      4 月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核心观点:

      会议提出,“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我们理解,短期政策强调底线思维,目标是实现“四稳”。会议具体围绕着力保民生、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加快财政资金落地和用好货币政策,部署了四条政策主线;长期政策则要用深化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能在国际经贸斗争中立于有利地位。“长远看还是东风浩荡”,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时与势终将站到中国一方。

      一、以“四稳”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国际经贸斗争

    4 月政治局会议,首先肯定了一季度经济呈现向好态势,但同时也指出压力所在。

      会议认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

      考虑到未来“国际经贸斗争”和“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要“强化底线思维”,“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如何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我们理解,一方面是强调底线思维,实现“四稳”——也即会议提出的“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回顾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中美经贸摩擦加剧,2018 年7 月31 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作为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相比“六稳”来看,本次“四稳”更加突出强调解决当前实体经济部门的就业压力、企业困难和预期不稳。

      为了实现“四稳”,会议具体围绕着力保民生、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加快财政资金落地和用好货币政策,部署了四条政策主线,以应对短期的经济波动。

      另一方面,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坚持用深化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2025 年4 月11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序扩大自主开放,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

      当前,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前景严重恶化,而中国逆势开放的胸怀,与美方“筑墙设垒”的倒退形成鲜明对比。“长远看还是东风浩荡”,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时与势终将站到中国一方。

      二、着力稳就业、稳企业,应对关税短期冲击

      稳就业放在“四稳”之首,指向就业受到当前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具体而言,会议提出“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拉动消费的关键因素。今年一季度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实现了稳中有降。但向前看,关税将导致我国部分对美国依赖度较高的企业出现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的困境,压力也将逐步传递至就业端。进入二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将逐步显现,据教育部,2025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 万人,同比增加43 万人。

      后续来看,预计稳就业政策将持续落地。一方面,通过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等,降低企业裁员压力。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指向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单位,按一定比例返还参保单位上年度实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等稳定就业岗位支出。

      2025 年4 月11 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惠民政策措施的通知》,继续实施稳岗返还政策至2025 年底,中小微企业和大型企业返还比例不超过60%和30%。

      另一方面,预计重大项目也将加速落地,以工代赈吸纳沿海就业人群。4 月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力实施“两重”建设。此前的4 月1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要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以稳定就业,我们预计政治局会议后,各地重大项目也将加速推动,以工代赈吸纳沿海就业人群。

      稳企业方面,会议部署“要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加强融资支持。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加大服务业开放试点政策力度,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

      一是,加大融资支持,应对短期冲击。资金方面,会议部署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货币政策方面也要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

      二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近年来中国外贸“朋友圈”进一步扩大,2024 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金砖国家”、拉美、非洲等地区的经贸合作不断加强,事实证明贸易多元化能有效缓解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2025 年4 月23 日,央行等部门印发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也从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强化融资服务、加强保险保障、完善综合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更好服务企业“走出去”。

      三是,坚持创新引领的产业升级,提升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会议强调“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长远来看,企业通过研发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来提升竞争力,加大产品附加值,方能进一步减少对价格竞争的依赖,从而在全球市场中保持优势。

      三、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拉动作用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经济转型迈向关键阶段的当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消费,已然成为我国稳外贸、扩内需战略布局中的核心举措。会议提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大力发展服务消费,解除限制性政策,释放消费潜力。具体措施包括“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服务业开放试点政策力度”。我国居民消费中服务消费占比较低,2024 年我国服务性消费占比为46.1%,而发达国家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 万美元后,其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普遍在50%以上。随着传统商品消费趋于饱和,服务消费将成为未来新的消费增长点。

      二是,扩围提质“两新”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社零单季度同比增速自去年三季度以来持续上行,2024 年三、四季度分别为2.7%及3.8%,2025 年一季度上行至4.6%。

      我们预计未来“以旧换新”补贴力度将加强、补贴品类将进一步拓宽,既有助于消化出口转内销压力,也有助于稳定就业和居民消费。例如,近期广州市已有37 类家电纳入“以旧换新”国补,新增蒸烤机、智能健身设备、除螨仪、家用消费机器人等17 类家电品类。

      三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未来可能通过加大对困难群体的补助力度,加强民生保障,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例如,拓宽社会救助对象范围,从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向所有低收入、失业人员、未就业大学生等困难群体拓展;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当地消费支出水平挂钩等。

      今年一季度居民超额储蓄规模仍在持续扩大,显示居民消费、投资意愿均相对谨慎。我们基于住户存款数据计算居民超额储蓄,根据2015-2019 年住户存款的复合增速10.4%,计算2020 年以来的趋势值,“实际值-趋势值”即为超额储蓄。结果显示,截至2025 年一季度,累计的居民超额储蓄为18.0 万亿元,其中因减少消费而导致的存款增加额为7.0 万亿元,其余11.0 万亿元可归因于因投资减少而导致的存款增加。

      四、用足用好货币和财政政策

      会议定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延续了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宏观政策的扩张性取向。而“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则呼应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打好“组合拳”。

      财政政策方面,总体上要“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短期内侧重充分且高效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的增量政策空间,更大力度的增量政策或要视二季度的经济和外部形势再做决定。

      具体而言,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从数据来看,开年以来,地方化债仍是核心任务,因此置换专项债发行节奏相对靠前,2025 年1-3 月新增地方专项债累计发行9602 亿元,完成全年计划进度的21.8%,高于2024 年同期。4 月份以来,特别国债启动发行,更多财政资源将向“两重”“两新”倾斜,有望带来实物工作量的进一步改善。

      财政政策的着力点依然明确,一方面,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稳定基本民生;另一方面,助力地方政府加快推进化债,继而加快改善企业居民资产负债表,稳定私人部门信心和预期。

      货币政策方面,总量型工具的使用,明确要“适时降准降息”,这意味着二季度依然是政策落地的时间窗口,但可能需要依据经济形势变化而进行“择时”。但即便总量型工具的宽松尚未落地,狭义流动性已经在边际改善。

      一方面,数据来看,银行间7 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已经从高点2.2%附近回落至当前的1.73%附近,而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也在下降,1 年期国股行存单利率从高点2.0%附近回落至当前1.76%附近。另一方面,4 月MLF 净投放5000 亿元,支持特别国债发行,体现了政策对流动性的呵护态度。

      此外,此次政治局会议的新提法在于创设新的结构性工具,用于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可预期的方向包括,加大力度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定向对新兴产业提供融资支持,以及增加对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行业的定向补贴,巩固总需求平稳向好发展。

      五、风险提示

      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国内经济恢复力度和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高瑞东/赵格格/王佳雯/刘星辰/周可 日期:2025-04-2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