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政治局会议解读:以我为主 以逸待劳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4-26 19:00:28 评论:0

  核心观点:926 政策转向以来,我国面对的内外部环境进入了新的阶段,4 月政治局会议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我们认为重点在于“以我为主”和“以逸待劳”两个方面。一方面坚持“以我为主”,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充分调动各方面主体积极性,迎难而上,主动作为。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还存在不确定性,要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运用好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坚定不移走改革和开放之路。宏观政策仍有空间和后手,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不惧风浪,以逸待劳。

      资产配置:股票方面我们认为要“攻守兼备”,一方面看好红利及有色(铜、铝等)方向,另一方面把握成长和消费的机会,前者关注中美博弈框架下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逻辑,后者则受益于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等政策预期。债券层面,利率债低位震荡概率较高,在扩内需政策预期与宽货币预期之间博弈。商品层面,“去美元化”或将持续推升黄金,沪金关注潜在人民币汇率升值或利空;看好铜、铝等中枢稳升。

      1、以我为主,审时度势:会议关注到关税等外部扰动对我国经济形势的潜在冲击,“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表明政策不会戛然而止,宏观政策有空间,也有后手。

      我们认为,当下更重要的是审时度势,我们已经认识到外部有潜在冲击,在这个关头更要做好自己的事,继续推动经济向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前进,继续落实中长期政策,保持发展态势和宏观政策逻辑的稳定。会议提出“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扎实做好经济工作”。我们认为,底线思维指向关注潜在风险,潜在风险主要包括外部经贸摩擦和内部就业压力、系统性风险几个方面。

      2、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鼓励党员干部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只要能做到"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更加积极主动,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就一定能实现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同时也要求在经济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党的领导。

      3、提振消费,提质、挖潜:会议指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们认为,提振消费是年内扩内需的重点方向,提振消费有两大抓手,一是“提质”,二是“挖潜”。“提质”是指鼓励创造更多优质供给。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大,提振消费不仅要靠总量政策拉动需求,也要靠微观政策鼓励创造更多优质供给。“挖潜”是指挖掘居民的消费潜力。我们认为,可以通过相对精准的收入补贴政策来加以支持,例如给予市民化群体收入补贴和消费券,这部分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且存在着“安家落户”的刚性支出,收入的改善对消费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4、制造立国,维稳、创新:会议提出“要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加强融资支持。

      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们认为,要使制造业发挥稳增长作用,就需要保持制造业企业经营稳定,并保持制造业持续增长的活力,在企业经营遇到较大压力时多措并举纾困,加强融资支持是保持企业经营稳定的有效方式,而保持制造业持续增长的活力则来自于四个方面:(一)产业基础再造、核心零部件攻坚;(二)工业重点行业稳增长;(三)数智化、绿色化等技改;(四)标准提升促进产能迭代。会议  提出“大力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坚持标准引领,规范竞争秩序”。我们认为,形成高端制造能力的基础是原材料、零部件等全面且稳定的生产能力和优且高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在这方面政策推进一以贯之,阶段重点或在于内外贸标准衔接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5、财政有为,货币加力:

      财政有为:会议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从1-3 月财政数据来看,总量上,一季度地方债发行加速,政府债带动社融同比多增。分省份,全国各省份在内需、产业、科教、民生、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都在积极落实政策、逐步推进。我们认为财政重点在于将已有政策加速落地,真正实现“有为”,在方向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中科技创新是用于产业结构调整,扩大消费是提振维稳内需,稳定外贸是做对冲性的应对。

      货币加力:会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我们认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就意味着在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宽裕的基础上,通过各类准财政工具支持实体经济,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加力的核心目标还是在于推动宽信用,通过准财政工具推动宽信用能否有效关键要看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科技等政策的协同配合。

      6、留有空间,仍有后手:从本次政治局会议的新闻稿上看,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具有清醒的认知。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扎实做好经济工作”,面对“国际经贸斗争”,强调以“四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整体而言,从已有的政策信息上观察,我们认为本次政治局会议更多是为方向指引,政策应对依旧留有空间、仍有后手。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我国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间予以应对内部经济形势和外部冲击。

      7、地产政策渐进加码,关注“新模式”“高品质”:“924 新政”以来,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取得一定的积极成效,当前环境下需要进一步呵护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一是促进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发展,积极推进保障房+商品房的建设。保障房要“以人为本”,强调“住有所居”,推进房企集中度提升实现规模经济,有效解决结构性的问题,通过市场化运营方式促进风险化解,促进债务风险敞口缩小。二是要促进需求和价格的止跌回升,积极“去库存”和培育“好房子”。在商品房领域,一方面要积极改善房地产基本面背后的供给多和库存高问题,实现供需平衡来促进价格筑底回升,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好房子”,让“产品力”好的房子能够脱颖而出。

      8、民生、就业是底线,政策要前瞻、预防:关税冲击之下,就业这一底线性民生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关税摩擦可能会造成部分外贸依存度高的行业及企业出现岗位收缩或产线外迁等现象。同时,虽然当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结构性矛盾依旧比较突出,政策端进行前瞻布局和预防储备显得更为重要。今年以来,稳就业政策已在陆续布局,后续或将继续逐步加力,尤其是强化针对出口部门的结构性支持。

      在中美关税摩擦的大背景下,加强就业等民生保障对于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至关重要,其不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也是增强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也是大国角力过程中重要战略定力的来源。

      风险提示:国内财政、货币政策超预期变化;国际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显化;房地产市场超预期走弱

机构: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浩/张尤/连桐杉/陈冠宇/戴琨 日期:2025-04-2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