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十大趋势
行稳致远,医药研发朝临床高价值方向推进
医药工业迎来新突破,技术创新推动适应症拓展,满足更多临床需求Nature发表的《中国创新药物研发趋势2024》表示,2021年7月以来,进入临床开发的产品中,与已经批准的药物类别具有相同靶点和相似作用机制的me-too药物的比例降低了15%,表明中国在药物研发自主创新性上的努力与进步。海内外对比来看,国产创新药已有8种进入海外市场,其中7种已授权给国际合作伙伴;2024年的研发管线中,465个国产候选药物在国内外保持相同的开发节奏,我国在创新药研发进度上已渐渐追赶上海外速度,中国的创新药正在经历破茧。下一代候选药物增长速度最快(178.8%),占FF管线和FIC管线的比例已经过半,细胞疗法占据主导地位。作为国内首个上市的CAR-T细胞疗法产品Yescarta,销售额已超10亿美元,展现出了强劲的市场价值张力。随着适应症的拓展,中国的创新药将追赶世界水平,在满足临床价值的同时创造无限商业价值。应变求变,国产医疗器械步履不停
短期政策输血拉动市场增量,中长期创新造血驱动企业长远发展
随着医疗器械集采、国产替代、医疗设备更新改造等政策逐步落地与成熟,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进入政策变革加速期,在产业发展趋势这一大周期下,艾瑞将从短期与中长期两个时间线观察国产医疗器械的未来发展态势。
(1)短期3-5年来看:国家政策的支持是短期内医疗器械市场增量的主要驱动力。政府高度重视行业发展,政策相继落地,通过优先采购、集中采购、设备更新等,国产医疗器械市场将实现产品加速普及,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市场空间不断扩容。
(2)中长期5-10年观察:技术创新是医疗器械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围绕临床实际需求,通过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逐步构建可持续的“内生造血”能力,推动产业迈向全球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营销进阶,拥抱新时代患者新特点
以患者为中心,药企加大公域社交媒体投放,争夺流量新入口
在医药营销领域,长久以来的推广策略主要集中在医生和医院方面,这种模式更多地强调了产品特性和疗效的传递,而较少关注信息传播的方式和目标受众的接收效率,同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患者的需求和接收习惯。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以患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逐渐得到重视。同时,医药分开的政策背景为这一转变提供了推动力,医药营销活动开始更加关注患者的需求和选择,抢占患者的新流量成为药企的一大营销目标。尽管社交媒体推广的规范性挑战使得一些制药企业在参与时显得犹豫,但不可否认,随着千人千面、立体式营销和内容经济的兴起,未来药企将更加重视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例如抖音、小红书等)与患者建立直接联系,尤其是与年轻一代患者进行沟通,通过创新的营销模式抢占新兴流量入口,以此适应市场趋势,加强品牌形象,促进网络流量转化为实际效益。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