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月度跟踪(2025年4月):政策推动+市场行为:回购增持规模大幅增长
2024 年9 月24 日,国务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2025 年5 月7 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宣布将这两项工具总额度8000 亿合并使用,并优化申请细节,极大提升工具使用便利性和灵活性。
后续扩容的潜力巨大,有望重塑A 股生态。我们对其使用情况做月度跟踪:
『1』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2025 年5 月7 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对该工具进行优化调整,将参与机构范围由首批20 家券商基金扩大至40 家的备选机构池,质押品范围纳入港股、限售股等,并指导金融基础设施降低业务收费标准。
『2』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2025 年5 月7 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将贷款最长期限由1 年延长至3 年,鼓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将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股票的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下调至10%。仅就4 月而言,回购、增持再贷款的申请总额环比大幅增长173%,其中,回购申请金额大幅增长约3 倍。主要是受近期市场波动影响,上市公司为稳定股价积极进行回购增持。同时,国资委也表态,将全力支持央企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回购增持力度,中国国新和中国诚通两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拟增持1800 亿。
4 月A 股回购情况(含自有资金):受市场波动影响以及国资委号召,上市公司积极发布回购公告,回购预案金额大幅增长近三倍。2025 年4 月,实施回购的交易共有146 笔,交易金额约262.9 亿(仅统计在公开市场上以集中竞价进行回购的,下同),环比3 月增长73%。与此同时,A 股发布回购预案的有262 笔,按上限计算共计792.5 亿,环比3 月大幅增长284%。资金层面,约有82%资金是自有/筹资金。回购目的主要是注销、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转换公司可转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分别有73、176、9、25 家。拟回购金额最大的三家公司为:宁德时代、徐工机械、美的集团。
4 月A 股控股股东增持情况(含自有资金):受市场波动影响以及国资委号召,实施增持金额环比增长约2 倍,增持预案金额环比增长近13 倍。2025 年4 月,A 股实施增持的交易量有19 笔,完成52.4 亿增持(仅统计控股股东增持的,下同),较3 月增加34.6亿,环比增长195%。与此同时,新发布了75 项增持预案,按上限计算共计299.3 亿,较3 月增持预案金额大幅增加277.6 亿,环比增长近13 倍。资金层面,约68%的资金是自有/筹资金。拟增持金额最大的三家公司为:中国石油、光大银行、三峡能源。
4 月港股回购情况:实施回购金额约131.2 亿港币,环比3 月小幅增长13%。2025 年4月,实施131.2 亿港币回购,环比3 月小幅增长13%。主要是由于近期港股整体震荡调整,部分港股公司股价仍处于低估位置,出于性价比角度,实施回购交易。4 月回购金额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别为腾讯控股、友邦保险、汇丰控股,金额分别为39.1 亿港币、24.1亿港币、15.6 亿港币。
构建值得关注的回购、增持组合:我们梳理4 月发布新回购、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结合其基本面、当前估值、回购/增持金额占比等信息,选择值得关注的公司,列示于表3、表4,供投资者参考。
风险提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落地节奏低于预期;市值管理指引落地节奏低于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