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金融行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点评:直击痛点对症下药,推动行业良性发展为市场保驾护航
事件: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政策背景:总结行业问题为“经营理念有偏差、功能发挥不充分、发展结构不均衡、投资者获得感不强”。我们认为行业或存在“唯规模而非业绩论”、“没有充分起到市场稳定器作用”、“指数基金发展不完善”、“投资者难以获取正向收益”四大问题。
政策内容:
第一,明确提出建立浮动管理费率机制,并科学设定业绩比较基准。一方面,明确提出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率根据相对收益基准可以进行上浮或下调;另一方面,制订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更加契合基金特性。预计该规定设置一年的过渡期(期内头部机构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新发数量占比在60%以上),一年后进行评估,优化完善后有望全面推开。我们认为,该规定或可回应行业经营理念有偏差(“唯规模而非业绩论”)的问题,有望打破基金公司收入和管理规模之间的线性关系,未来基金公司需平衡规模和收益率的关系以实现收入最大化。
第二,明确绩效考核指标和长周期考核,拉齐投资者与管理方利益。一方面,明确基金收益指标的定义,将其定义为基金产品业绩(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对比)和投资者盈亏情况(基金利润率、盈利投资者占比)两类。另一方面,明确对于基金经理的考核中,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且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此外同步基金经理薪酬与业绩比较基准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该规定针对行业中存在的投资者获得感不强(“投资者没有获取正向收益”)的问题,有效拉齐投资者与管理费利益,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多措并举打通堵点、直击痛点,系统化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出台《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修订《公募基金评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准则》、《公募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出台《公募基金运营服务业务管理办法》,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建立基金公司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法强化分类评价结果运用。
政策影响:
监管洞悉的行业四大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投资者获得感的提升有望改善行业形象和信赖度,推动未来权益类公募基金份额和规模提升,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关注参控股头部基金公司相关券商的投资机会,关注未来行业变局之下,能够高质量运作产品的基金公司和诸如ETF基金、养老目标基金等细分领域的机会。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地缘风险加剧;资本市场大幅波动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