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研究专题(1):向“新”而行 上海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5-08 16:09:11 评论:0

本报告导读: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积极发挥“挑大梁”作用,探索并形成“上海方案”。本报告对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三大先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剖析上海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经验与不足,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投资要点:

    上海五大中心 功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2024 年上海经济发展呈现出“好”“升”“快”“进”态势,先导产业、第三产业和数字经济引领经济增长率先突破5 万亿大关,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实现新突破,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加快,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功能持续提升。

    “三大先导”产业是驱动上海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抓手: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作为上海产业布局的“阵眼”,在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协同创新持续释放集群效应和跨界融合动能,为“上海制造”抢占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领先,已形成“一东一西、一软一硬、多点联动”差异化发展格局,核心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和广东,备案的生成式 AI 大模型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上海拥有国内最完整、综合竞争力最强的集成电路产业链,集成电路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均居首位。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已形成覆盖“研发-临床-制造-应用”的全链条竞争力,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为国内最高。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培育壮大新动能的重要驱动力:2024 年上海新能源车、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占比达43.6%,为上海经济新旧动能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海新能源车追“新”逐“智”,新能源车累计推广规模位居全国城市第一,引领中国汽车高质量出海。

    大飞机批产提速,船海装备国际领先,人形机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引领上海高端制造不断取得新突破。

    上海坚持以制度创新破局:围绕“政策供给—要素配置—生态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制度保障体系,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新优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联动发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先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耐心资本。

    先导产业的创新策源引领能力还有待提升:一是研究投入强度不足,二是高端研发人才缺口问题凸显,三是科技成果转换通道不畅的情况时有发生。汽车制造等优势产业的地位正面临严峻挑战。

    进一步增强产业规划政策体系的整体性、 协同性,着力提升制度供给的实效性。加快推动上海整车企业改革转型,聚焦固态电池、高阶智驾等核心技术创新, 进一步强化上海和长三角汽车“出海”协同机制, 巩固上海汽车制造业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的优势。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资本市场存在不确定性。

机构: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周洪荣/李姝醒 日期:2025-05-0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