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报告:国新办发布会点评:资本市场迎来多重利好
事件:
5 月7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投资要点:
我们认为本次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负责人联合出席的国新办发布会,相较去年“924”发布会,展现出更加立体全面的政策支撑,涵盖货币政策(总量、价格、结构)、金融监管(房地产新模式融资、护航外贸企业、资金长期考核)以及资本市场建设(类平准基金托底、引入长钱、扩大开放)等多个维度。
一、人民银行:总量宽松、价格引导与结构支持并举1、总量宽松: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释放万亿元长期流动性,有助于银行降低负债成本,提升信贷投放能力。阶段性对汽车金融/金融租赁公司降准至0%,支持相关产业链融资。
2、价格引导:下调公开市场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1 个百分点,预计带动LPR 同幅下行;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 个百分点;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0.25 个百分点,多层次降低实体经济和居民融资成本。
3、结构性支持:增加科技创新、技改、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共6000 亿元;设立5000 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合并8000 亿元支持资本市场工具额度(回购增持再贷款、互换便利),纳入中国诚通和国新控股到支持范围;汇金与央行支持机制;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这些定向支持政策直接指向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服务消费、养老及“两新”领域。
人民银行在此次发布会上率先亮出十项政策措施,展现了稳定经济大盘的决心与力度。虽然本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调幅度(10bps)略低于去年“924”的20bps,但通过总量、价格、结构三个层面协同发力,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关键领域,避免大水漫灌带来的资源错配。
二、金融监管总局:稳定地产、引入长钱、支持实体1、房地产融资优化:加快完善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融资制度,保持融资稳定,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配合公积金利率下调,缓解市场对地产失速的担忧。
2、长期资金入市: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调降其股票投资风险因子,直接引导保险资金加大股市配置力度。
3、支持实体与外贸: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增供给、降成本、提效率、优环境);护航外贸发展(金融纾困、信保支持、转内销支持),尤其对受关税影响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修订出台并购贷款管理办法、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支持科创投资、发展科技保险,形成与央行政策的协同效应。
三、证监会:政策底进一步夯实,改善市场长期资金结构1、市场稳定机制:明确支持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配合人民银行再贷款支持,有效管理下行风险。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核心在于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优化收费、长周期考核、跟投)、增强投资稳定性、突出发展权益类基金。推动各类长钱入市,叠加保险资金支持,有望改善市场的资金结构。
2、服务新质生产力: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债券,提升特定板块吸引力,促进产业整合,为优质科创企业提供更多融资途径。
3、深化对外开放:扩大机构准入,丰富产品供给(推进期货期权向合格境外投资者开放、将REITs 纳入沪深港通等),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本次发布会从总量层面的流动性支持和融资成本优化,到结构性工具对科技、消费、养老、小微、外贸、地产等领域的定向扶持,再到长期资本市场内在活力和稳定性的提升,政策组合拳兼顾短期信心提振与中长期结构优化。
对应到权益市场,本次发布会通过多重政策,特别是汇金公司与央行再贷款支持机制的结合,形成强力托底信号,市场稳定性增强。与此同时,前期适度宽松已反复提及,部分资金可能存在抢跑后止盈需求,且当前市场高度关注财政政策是否加码、经济深层需求问题如何化解,我们预计权益市场维持区间震荡行情。板块方面,我们仍旧看好银行,受益于降准带来的负债成本下降和贷款空间释放,以及房地产风险的缓释。消费行业是全年稳增长的核心抓手,结构性政策工具如5000 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正式落地,关注会议提到的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
债券市场方面,我们维持中性观点。央行通过多层次利率下调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理论上利好债市估值,然而市场已抢先定价本轮降息幅度,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可能有限。市场关注的下一个主要节点在于经济基本面的修复力度以及财政政策是否加码。若经济基本面改善不及预期,债市可能仍有一定支撑,反之,若财政政策力度超预期或经济数据出现持续回暖,收益率可能面临上行压力。
风险提示:政策效果不达预期;财政支持规模不及预期;经济基本面修复力度不足;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化债力度与进度不及预期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