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广东VS江苏:风格迥异的TOP2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5-09 21:41:50 评论:0

前言:近三十余年,广东、江苏一直稳坐我国经济的头两把交椅。作为经济第一大省“一把手”,广东省委书记也长期位居中央政治局委员之列。2024 年,两省GDP 差距大幅缩减,再次引起市场对粤苏模式的探讨。作为我国经济的“TOP2”,除了经济体量大的共有特征,两省在其他领域的模式,可以说是“风格迥异”。除了我们熟知的“核心”“散装”经济模式外,还涵盖财政、基建、地产、消费、产业等多个领域。对粤苏模式的拆解,也是在分析当前经济不同领域的演变趋势。

    一、GDP:核心VS 散装

    广东省内GDP 集中度较高,以广深等城市为“核心”;江苏更为均衡,呈“散装”模式。用省内倒数两个城市的GDP/前两个城市的GDP 衡量:2024 年,广东该指标为4%,省内差距是24 省份中最大的(不包括直辖市等);江苏该指标为21%,在24 省中排名第五,是6 个经济大省中最均衡的。时间序列看,疫情之后,江苏的省内差异加速缩小,广东的改善尚不明显。

    二、财政:集权&分权

    1、央地之间:江苏获得的中央支持更多

    我们定义两省对中央净贡献=地方直接上缴中央收入+财政四本账中上缴中央收入-财政四本账中中央支持。地方直接上缴中央收入,为地方最原始的公共预算收入中,划分的中央级收入,但除深圳外,其他地区数据缺失,用上缴中央税收替代。由于深圳统计口径更全,因此可能高估广东-江苏贡献差距。

    广东对中央净贡献更多,但两省差距在缩小。2019-2024 年,江苏对中央净贡献年均近2800 亿元,广东年均约7800 亿元,年度差距5 千亿元,相当于广东年均广义财政收入的25.7%。到2023-2024 年,差距缩小到3400-4000 多亿(2024年不考虑化债,包括化债为6500 多亿),原因主要是广东获得更多专项债限额。

    2、省级以下:集权分权模式及四点影响

    经济发展均衡程度的不同,造成广东省级财政更“集权”,江苏省级财政更“分权”的现象。因为广东需要转移支付分配给欠发达市县。2024 年,广东省本级收入占比22.6%;江苏省本级收入占比为2.5%,在31 省中占比最低。

    上述经济和财政模式的差异,可能造成四方面的影响:一是省内强市自留率的差异,2021 年,我们统计的江苏南京等9 城,税收自留比例平均为51.3%,广东广州等3 城均值为31.8%。二是区县财政自给率的差异,2024 年,江苏区县财政自给率为75%,广东区县财政自给率为39%,江苏在31 省中表现最好。三是区县政府债务率的差异。财政“造血”能力不同,进一步导致债务压力差异。2024 年,广东区县政府债务率均值为614%,较2019 年翻了约6 倍(101%);江苏区县债务率绝对值和增速都更低。2024 年,江苏区县政府债务率均值为129%,不到2019 年的2 倍(77%),区县政府债务率在全国次低。

    四是城投层级及债务率的差异,江苏城投多且集中在区县,广东城投少且集中在地级市。受城投债影响,江苏的宽口径债务率较高,与广东的差距明显缩小。

    三、基建:下行VS 上行

    2019 年前后至今,江苏基建增速呈上行趋势,广东则与之背离。分行业看,两者在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铁路运输),水利管理三个行业差距明显,这些领域主要是中央主导投资。

    背后原因可能包括两个方面:存量差异、重大项目安排时序不同。存量方面,以交通为例,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江苏交通投资额不到广东一半;目前江苏铁路、高速里程也明显低于广东。重大项目方面,广东重大项目已经经过数十年高增长,近两年增量有限,且珠港澳大桥等部分重大区域项目已于近年先后完工。江苏重大项目安排相对平稳,长三角规划相关的一些基建正在推进中。

    四、地产:关联更高VS 更低

    1、经济关联度:广东的关联度更高

    从GDP 占比和上市企业两个角度来看:1、GDP 占比:广东(15.2%)>全国(13.5%)>江苏(12.8%)。上述地产产业链包括:房地产+建筑业+家具制造+家电四个行业,2024 年的GDP 占比。2、上市企业全国占比:广东营收(50%)?江苏营收(3%)。上述营收统计房地产开发(A 股+港股,其余行业为A 股)、家用电器、家居、建筑材料、装饰装修5 个行业的10 个细分领域。

    2、财政关联度:江苏的关联度更高

    粤苏均是土地财政大省,但江苏土地财政收入规模更大、依赖度更高。如果以(土地出让收入①+地产相关5 种地方税收②+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③*40%的地方分成比例)/广义财政收入,来衡量地方的土地财政依赖度:2024年,江苏(49%)>广东(31%)>全国(25%)。

    广东虽然依赖度较小,但土地财政收入降幅更大、量减更多。2020-2024 年,江苏分子三项收入从1.28 万亿降到9000 亿(-3800 亿,占其2024 年广义财政收入21%),广东从1.16 万亿降至5200 亿(-6400 亿,占其2024 年广义财政收入38%),较江苏多减2600 亿。降幅:广东(55%)>全国(36%)>江苏(30%)。

    五、消费:承压VS 平稳

    疫情以来,广东的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从领先转变为落后江苏。

    可能原因包括三个方面:收入增速差异、消费倾向差异和农村居民消费差异。

    收入增速方面,近两年江苏居民消费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广东,其“优势”主要在转移性收入占比高(20%>6%)、工资性收入增速快。消费倾向方面,广东居民消费倾向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江苏已高于疫情前,两者差距不断缩小。

    地产的表现差异,可能是影响两省消费倾向的重要原因。以财产性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为衡量指标,粤苏22 个有数据城市中,财产性收入占比和去年城市社零表现呈现负相关关系,江苏城市财产性收入占比整体更低,社零表现更好。农村居民消费方面,近两年两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差异,要明显大于城镇消费差异。影响因素可能包括农村居民收入、及农村县域消费供给差异等。

    六、产业:中下游VS 中上游

    对比江苏,广东的产业更多分布在下游,更接近终端消费者。这在万亿产业分布、重点产品全国产量占比、上市企业行业分布三方面均有所体现。如在重点产品产量上,2024 年,广东生产了全国44%的工业机器人、39%的光电子器件、41%的手机、58%的彩电和35%的空调,江苏则生产了33%化纤、20%以上的工程机械、46%的船舶(2023 年)和33%的光伏电池。

    产业差异可能带来两方面影响:一是广东生产更易受消费波动影响,其规上工增增速和全国社零增速相关系数更高。二是江苏产业结构或更契合新兴市场需求。按HS 编码计算(22 个大类),2024 年,我国对东盟出口的前7 类商品为机电、纺织、车辆船舶等运输设备、化工、塑料橡胶等,合计占比81%。

    2022 年,广东上述7 种产品出口,占全省整体出口的82%,江苏则高达93%。

    2024 年,江苏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47.5%,高于广东的近40%。

    风险提示:区县级数据不完备;上市企业不能代表整体情况;外需冲击超预期。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张瑜/陆银波/袁玲玲 日期:2025-05-0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