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宏观*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内容改动较大的部分主要是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判断和货币政策执行;在“专栏5从政府部门资产负债表视角对比中美日政府债务情况”的部分,通过横向对比强调了我国政府债务扩张的可持续性。
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坚持“稳”的基调。一季度降准降息缺席,但金融体系整体流动性保持穗定,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0%,同时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1%和3.6%,均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3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4%左右,同比下降约0.6个百分点。
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国际经济形势判断的表述出现较大变化。一方面是,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国际经济形势的表述变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冲突持续存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穗固”,另一方面,是对国内经济发展前景的描述进行了细化,提出“我国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才资源等诸多优势条件”结合当前国际局势和截止目前已发布的国内经济数据,一季度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长5.4%,稳定向好的特点比较明显,但是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4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0%,且4月IMF下调了对全球2025年经济增长的预测,表明我国要实现2025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的目标,外需的不确定性较大。
关注2025年央行货币政策执行的重心或下沉至金融机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表述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持续强化利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相较于 2024 年四季度,删减了“注重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一方面,我们认为结合“专栏1中期借贷便利十年演变”的内容看,7天逆回购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没有改变,但未来货币政策的利率调控或更注重“框架”,另一方面,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先后提到“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和“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我们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执行的重心或在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如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
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结合5月7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表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一揽子政策,我们认为年内穗增长的宏观政策思路相对比较清晰: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撑基建投资、设备更新投资,促进以旧换新消费扩容,托底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步走稳;在外需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2025 年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措施或是有效释放内需,为此央行新设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创新工具:2025年及之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依赖科技进步和科创企业发展,因此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也提到了“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六个专栏内容对应央行重点关注的六个方面。我们认为六个专栏分别对应货币政策利率、金融支持消费、实体经济融资降成本、完善债券市场发展支持实体经济、我国政府债务发展具备可持续性、以及关注供给端对物价的影响等方面。
风险提示:海外通胀二次上行;欧美经济回落速度过快:国际局势复杂化。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