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研究:如何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7-01 08:41:08 评论:0
  如我们在《以旧换新的成效评估和后续展望》(2025/6/21)中分析,去年9月开始,“国补”相关消费品增速大幅回升,但对其他可选消费形成一定挤压效应,鉴于 “国补”年化总额仅占可支配收入约1.5%,而去年4 季度以来国补品类对零售增长的贡献高达3 个百分点左右。下半年,随着补贴退潮,此前被“挤出”的消费品类增长可能更快、尤其是服务消费。此时加大对高频服务消费的支持力度可能事半功倍。本文从全球对比角度分析服务消费的增长空间,并从短期及中长期探讨消费提升的政策选项。

      1.中国GDP 中总消费占比有所低估,但服务消费对比发达国家提升空间较大

      截至2023 年,以支出法衡量的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名义GDP 的比例约为56.8%,低于日韩、欧美等发达经济体65%-81%的水平。但可能由于统计口径、估算方法等差异存在低估:1)住房消费采用成本法估算,较虚拟租金的估算方法偏低;2)政府向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未计入家庭消费支出。

      从消费结构看,中国服务消费占比偏弱。中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52-53%,低于美国、日本、韩国占比(56%-69%)。其中,餐饮住宿增加值占GDP 比例录得1.8%,低于美日。卫生健康行业增加值占比仅为日美英的约三成,2019 年中国人均牙科医疗支出仅为美国1/10。

      2.需求侧:提振总需求增长之外,补贴倾斜、休假优化等有望提振服务消费

      总量层面,稳增长、稳内需,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预期收入增长是提振总消费需求的最有效政策。最终消费需求由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倾向决定,可支配收入增速的提升仍需逆周期政策加码提振名义增长,而从消费倾向回升的角度,促进房价“止跌回稳”有助于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提升消费倾向。

      随着大件可选消费增长有所“透支”,补贴服务消费短期拉动效应或较明显。

      如部分外卖平台的餐饮补贴,5-6 月补贴额度预计超百亿元,推动外卖市场日均单量扩容3-4 成。此外,休假制度优化等政策边际推升服务消费意愿和体验。如今年5 月发改委新闻发布会提及“反内卷”,鼓励居民“带薪休假”、探索弹性工作制。河北、江西、甘肃等11 个省份探索试点2.5 天休假制度。

      3.供给侧:加大服务业相关投资——推动总需求和服务消费供给一石二鸟

      中国城市更新仍有较大空间,服务设施也仍有扩容潜力。目前中国人均铁路公里数仅为欧美国家约2 成;2024 年中国人均机场数约为欧美国家1/10。

      中国100 万以上城市人口占比/人均住房面积亦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休闲设施之外,医疗养老、教育等设施较发达国家仍有5 成增长潜力。我国每万人床位数量仅为日本/德国的4/6 成。人均大学师资力量约为美国6 成,人均图书馆/体育场数量也仍偏低。

      4.中长期消费率的提升与人口结构、经济增速、制度改革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大量的经济学研究表明储蓄率是经济的慢变量,生产力增长、人口结构变化等决定了长期储蓄率。

      户籍制度、人口流动增强预防性储蓄动机。非户籍群体如果无法享受当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会对消费形成抑制。同时,流动人口为应对收入波动、失业、医疗等不确定性而推升预防性储蓄。

      五险一金或对储蓄率有一定挤入效应。当居民面临信贷约束,养老保险缴费增加可能出现消费下降、储蓄率上升。

      风险提示:促消费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内需回升幅度不及预期。 机构: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易峘/吴宛忆 日期:2025-06-3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