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月报:7月债市 紧跟“破风手”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7-01 12:37:15 评论:0
  六月债市,利空 渐除,利多酝酿6 月债市收益率在震荡中下行,大行加力配置短债成为重要主线。国债3 年及以内收益率大幅下行,为“卷到极致”的债市重新打开上涨空间。此外,随着关税博弈、存单到期、监管是否呵护跨季等潜在偏空变量被逐一消解,市场开始对增量货币政策心怀期待, 长久期利率债与各期限信用债均受不同程度带动。

      资金面呈季节性宽松特征

      从月度中枢视角来看,7 月资金利率往往处于全年的“洼地”。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7 月作为季初月,信贷投放通常不及预期,银行金市往往有增量资金用于投放;二是7 月作为下半年开端时点,地方政府的考核压力不算太强,发力意愿偏弱,地方债净供给或走低。

      对于今年7 月资金面,除历史规律之外,关注公开市场中长资金到期和政府债发行压力。7 月MLF 累计到期规模为3000 亿元,3M、6M 买断式回购分别到期7000、5000 亿元,合计1.2 万亿元,央行的续作态度同样会对资金面变化起到重要影响。此外,7 月政府债净发行规模介于1.46-1.60 万亿元,仍维持相对高位,是三季度政府债净供给规模最大的月份,或会成为资金面的扰动项。

      机构增量资金或即将到来

      机构行为或是7 月债市重要利多支撑。首先保险方面,如果7 月公布的预定利率研究值继续维持在2.25%之下,保险行业或迎预定利率下调。或带来两重利好,第一带来大额的增量保费收入; 第二则是提升保险对于当前超长端利率的接受度。

      其次,值得关注的还有银行理财的负债变化。考虑到6 月末理财负债可能没有显著回流母行,7 月理财规模增幅或仍可达万亿水平。

      再者则是银行的负债情况。6 月跨季前夕,尽管跨季资金价格快速攀升,但银行体系的资金供给却不降反升。此外,银行在扩大融出规模的同时,或有增量资金配合公募基金提升考核时点规模。跨季结束后,这一部分增量资金也有可能转化为银行金市的配置力量,进一步推动短端利率下行。

      基本面仍处于爬坡阶段

      从高频数据来看,6 月经济增长整体平稳,虽然二季度GDP有望实现5.0%或以上的增长,但基本面数据仍然处于喜忧参半的状态,难给债市带来明确指引。一是出口或边际回暖,二是零售增速或相对较强。

      不过居民需求依然偏弱,2025 年1-5 月,新增居民贷款规模仅为5723 亿元,刷新近十年同期新低水平。体现在行业数据上,地产销售  虽未明显失速,但最近两月渐进回归下行区间。此外,工业品价格环比仍然在继续下行。

      降息预期弱化、股市与关税的变数

      虽然7 月的利多因素不少,但是利率,尤其是长端利率,能否顺利突破阻力位的限制,仍存变数。6 月27 日晚间央行公布二季度例会通稿,其相对一季度例会的表述调整,或阶段性压制市场对进一步宽货币的预期。

      在“双降”预期暂不明朗,债市情绪偏弱的背景下,股市的涨跌行情与关税的潜在变数可能均会放大债市波动。一方面,如果股市累计涨幅继续扩大,债市很可能会承压。另一方面,随着7 月9 日第一个关税豁免政策时点将近,若美方10%的对等关税底线出现松动,或者其关税态度软化,可能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国内债市情绪波动。

      紧跟“破风手”,把握结构性机会

      展望7 月,在央行的政策方向更加明朗之前,债市可能较难出现较大级别的行情。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债市没有机会,随着7 月保险、理财、银行等增量资金的注入,利率或可逐步向前低迈进,并且伴随部分结构性行情。因此,紧跟“破风手”,提前布局增量资金潜在的待配品种,或是占优策略。

      对应7 月行情,我们在央行态度不变,暂无增量货币利好的背景下, 做出三种情景假设,即债市行情较强、行情偏中性、行情偏震荡。与此同时,结合全市场利率债基久期中枢为5 年左右,我们将100%投资5 年国债活跃券设置为子弹策略,并用1 年国债+30 年国债、3 年国债+20 年国债、3 年国债+10 年国债构建三组不同的哑铃型策略,观察不同策略在三种假设下的收益表现。

      从结果来看,但凡曲线存在陡峭化动力,子弹策略的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如果观察到大行配置力量不弱,可以考虑将仓位布局逐步调整成为子弹型结构,博弈曲线陡峭化带来的超额收益。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谢瑞鸿 日期:2025-07-0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