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设立六周年:制度创新与服务新质生产力实践典范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7-17 19:15:34 评论:0
  一、设立背景与制度使命:科创板承载国家战略的起点? 2018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是党中央的制度性安排,明确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定位,开启了资本市场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的新篇章。

      过去六年,科创板坚持“围绕国家战略选项目、围绕关键技术设标准、围绕市场机制建制度”,在提升服务创新能力、强化资本与科技要素对接方面成效显著。制度层面,首创“五套上市标准”等,支持未盈利但有潜力的企业上市;治理机制上,率先引入市场化机制等,提供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科创板是资本市场改革的“先锋示范区”和服务“科技强国”战略的关键抓手,展示了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的战略高度和制度自信。

      二、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服务新质生产力战略导向? 科创板:科技创新融资主阵地。科创板自2019 年7 月开板以来累计上市企业数量已达589 家,累计融资规模达到9257 亿元,在A 股市场中作为科技创新融资主阵地的重要地位。2023 年至今,科创板新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45.56%,战略新兴产业占比75.56%。科创板不仅在持续吸引高科技企业上市,还在推动这些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将为我国科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科创板:聚焦硬科技与新质生产力,行业分布多元广泛。一级行业来看,科创板电子权重占44%为最高,其次为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机械设备、计算机,均与新质生产力行业高度相关。从二级行业分布来看,科创板行业分布较为均衡,半导体、医疗器械、化学制药、软件开发、光伏设备、自动化设备、生物制品等行业数量及权重占比较高。科创板整体分布更为多元,行业覆盖度更广,具备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韧性。

      科创板:高研发投入,长期价值凸显。科创板成分股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显著高于市场其他主要板块。20-24 年期间科创板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之比均高于10%,从研发投入来看科创板具有更高的增长潜力和发展动力。

      三、深化制度改革试验,提升市场服务能力

      政策持续促进资源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集聚。近两年来资本市场政策力度明显上升,且更加注重支持科技发展。资本市场政策方面,今年两会期间证监会与央行均针对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大力度的资本市场政策支持。

      科创板政策先行:更好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科创板是注册制改革的起点,也是资本市场制度改革“试验田”。6 月18 日吴清主席宣布,将聚焦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统筹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和投资者权益保护,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导向与深化科创板改革导向下,科创板将获得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

      四、政策利好叠加产业突破,关注科创板中长期配置价值? 坚定服务战略科技力量,科创板使命仍在持续深化。经过六年建设,科创板已初步构建起与科技创新企业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与市场生态,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向“十四五”后期和更长远的发展阶段,科创板将持续围绕战略科技力量的培育、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新兴产业的成长,聚焦打造一批“能攀登、敢创新、愿长跑”的优质科技企业。

      政策利好叠加产业突破,科创板未来可期。2025 年科技场景接力爆发,政策层面全面覆盖,为科创板构筑了良好的中长期成长基础,当前时点既是制度改革的关键窗口期,也可能是战略配置的起点阶段。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周期中,科创板有望成为投资者把握结构性机会的重点方向之一。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海外扰动超预期,业绩不及预期等。 机构: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驰/张文宇 日期:2025-07-1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