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点评:长周期考核落地 红利资产或迎增量
事件描述
2025 年1 月22 日盘后,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1 月23 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介绍了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会上对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 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等方面做出了安排。
事件评论
保险等机构或提升A 股投资比例,市场迎来增量资金。本次会议明确了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 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同时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 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 股。近三年保险公司持有股票与基金的规模占比在12%~13%区间波动,这一数值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同时,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自2022 年下半年来持续上升,近一年的累计同比增速更是维持在10%左右的较高水平,这意味着在此政策下保险将每年至少为A 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叠加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的提升,A 股市场有望迎来较为稳定的增量资金。
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市场稳定性提升。考核周期短是多年来制约商业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一些中长期资金扩大A 股投资的一个重要卡点,实施长周期考核能够有效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对保险资金投资业绩的影响,促进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的形成。本次《方案》对保险公司提出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制度,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大幅降低了国有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同时《方案》也进一步提出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长期稳定的投资有助于市场平稳运行,增强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投资者回报提升。本次《方案》另一重点是降低投资门槛,提升投资者回报从而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环境。1)机构投资者层面,《方案》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2)个人投资者层面,《方案》提出要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同时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有利于为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与投资回报。
落地投资,预计波动率较低且分红较高的红利资产或迎来更多的增量资金流入,关注红利资产与“春季躁动”行情。1)中长期红利资产有望持续受益:随着近期市场降准降息预期逐渐增强,无风险利率或持续下行,叠加本轮中长期资金入市带来的增量资金流入,红利资产有望持续受益;2)短期关注科技主线:2016 至今,TMT 板块在“春季躁动”行情中表现逐年上升,在风险偏好回升期间,继续关注以AI+应用和机器人等产业主线。
风险提示
1、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2、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