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评:春季行情的节奏与布局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1-09 16:38:02 评论:0
  春季行情节奏的变化趋势:提前启动,提前收官在多数投资者印象中,A 股的春季行情往往始于1-2 月,并延续至3-4 月。

      然而,复盘2010 年以来的市场表现可以发现,春季行情的时间窗口正呈现显著的前移特征:2017 年以前,行情主要集中于1-3 月;而2018 年至今,8 年中有4 年的春季行情都提前至上一年的12 月启动,且涨幅最大的区间亦集中在春节前,节后行情基本进入收尾阶段。

      我们认为这种“抢跑”现象的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经济调控模式转型,弱化了政策的季节性特征。

      为什么此前A 股“春季躁动”总在1-3 月上演?背后与我国经济结构和政策节奏密切相关。过去,我国经济高度依赖地产与基建驱动,而流动性投放也往往集中在一季度,形成“宽信用”窗口、催化春季行情启动。地产与基建行业规模大、链条长、带动广,对经济景气具有“广谱性”拉动作用,其中居民购房作为重要的信用派生载体,一度成为一季度信贷“开门红”投放的重要着力点。因此,早年间信贷与财政额度的集中投放,往往会在年初提振市场信心,叠加3 月全国两会前的政策预期升温,市场通常在1-2 月启动春季行情。

      然而近年来,随着传统增长引擎刺激效力减弱,年初投放的实质性拉动有限,因此季节性的“宽信用-宽预期”逻辑正在淡化。一方面,地产行业承压,城投债务管理愈加规范,使得银行信贷扩张所依赖的传统融资项目供给减少,信贷中地产相关投放的占比由2019 年的29%降至2025 年9 月的19.5%。另一方面,新经济虽增长迅速,但当前体量仍处扩容过程中,尚未完全承接传统领域融资需求的变化。新旧动能切换期,政策与资金投放的季节性特征逐渐弱化,宏观波动性收敛。

      二是资金博弈下,“学习效应”促使行情前置。尽管政策的季节性效应有所淡化,但从流动性逻辑来看,春季行情仍具基础:岁末年初企业工资支付、结算结汇及居民节日消费等需求上升,央行通常扩大货币净投放以弥补流动性缺口。同时,政策与业绩的空窗期也提供了“想象空间”,市场更易受流动性宽松及情绪主导。随着市场参与者对春季行情规律的认知深化,部分资金提前布局以占据先机。这种“抢跑”行为导致市场预期在节前被快速定价,节后利好逐步兑现,行情结束时点亦相应前移。

      因此,春季行情的节奏变化值得重点关注,明年春季行情可能延续前置特征,提前至今年12 月启动。

      短期来看,春季行情启动前会经历仓位再平衡从历史规律来看,过往三季度持仓偏离度较高的主线板块(如新能源、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在 11 月前后多呈现偏弱表现。基于机构行为视角,四季度主线板块普遍面临收益兑现压力,前期主线经持续上涨后,累积了丰厚涨幅,资金拥挤度也处于高位。

      今年前三季度机构持仓的行业结构特征明显,春季行情启动前大概率将迎来仓位再平衡,为行情的更好展开创造有利条件。主动偏股型基金三季报显示,截至2025Q3 电子行业持仓占比已达25%,TMT 板块仓位超40%,均创历史新高。重仓TMT 的机构在前三季度普遍积累丰厚浮盈,而四季度作为全年业绩定调的关键时期,机构的核心诉求会从追求超额收益转向锁定利润。若部分机构率先启动兑现,其余持筹机构将面临“被动受损”的压力,进而强化了阶段性调仓动力,这也意味着春季行情启动前,仓位再平衡大概率会持续演绎。

      如何布局新一轮的春季行情?

      从历史规律看,成长风格在春季行情中历来表现突出。2010 年以来,整个春季行情区间,小盘、成长风格通常跑赢大盘、价值风格;中信成长风格  指数在此期间平均收益率达21.7%,显著高于其他风格指数,且其获得超额收益的胜率高达81%。

      结合当前市场环境,我们判断这一轮春季行情主要仍以成长方向的产业趋势品种为主:

      一是,以AI 为代表的全球产业趋势。全球科技产业需求呈趋势性增长,我国特有的工程师红利、庞大用户群体与制造优势,正支撑我们深度参与全球科技产业变革。产业发展的中长期逻辑没有改变,海内外算力链等全球产业核心品种经历短期调整后,将为后续上涨积蓄动能。

      二是,以十五五规划为核心的国内政策相关产业品种。2026 年作为“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以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的政策主线将进一步强化。结合十五五规划《公报》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单列为主要目标,并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置于重点任务首位,可见国家战略正从技术突破延伸至产业生态培育。“钟才文”署名文章亦明确指出,“供给侧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产业转型升级不是‘齐步走’,而是有快有慢”,未来科技类产业有望在产业结构与资本市场中占据更核心地位。在此背景下,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科技制造、先进产能等领域,有望在政策预期催化下,成为春季行情的核心配置方向。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节奏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海外降息节奏及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等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刚/蒋珺逸 日期:2025-11-0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