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特朗普关税2.0 从“工具性”与“回合制”开始
回顾:“特朗普关税2.0”启幕,工具属性大于实用目的特朗普就任后多次提及关税话题,但在关税问题的表态上,无论对全球还是中国均呈现摇摆姿态。2 月1 日,特朗普以非法移民和芬太尼为由,表态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正式加征全面关税,但我们认为本轮关税的“手段性”大于“实用性”。
一方面,本轮政策呼声高、速度快,谈判筹码属性较强,且已经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获得收益;另一方面,从延缓加墨两国关税的正式生效日期,以及对中国方面的额外税率相对不高等角度来看,特朗普当前更多将关税当成可谈判的工具。
跟踪:中美首轮关税博弈或刚开始,谈判进程仍有悬念根据2024 年美国进口数据,结合最惠国税率、特朗普第一任期税率和拜登税率,本轮额外关税落地后,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有效税率上升至21.9%,其中电气设备、机械、汽车零部件等行业有效税率较高,此外中国当前的反制也较为克制。总量上看,本次中美关税涉及的商品进口额差距较大,中国反制未完全匹配,且中国关税涉及的商品进口额低于上一轮贸易摩擦。结构上看,中国列出的新增关税尚未触及农产品(如大豆)等关键美国出口商品,为进一步谈判留出了较多空间。
研判:当前税率或非终点,暂缓与豁免亦可能一波三折综合上一轮经验、特朗普言论及其在上任首日签署的《美国贸易优先政策》备忘录,“中美贸易摩擦2.0”或存在以下三种演绎路径:①中美双方协商,暂缓或延期10%的额外关税,其中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TikTok 收购、对美投资和人民币汇率或是关键议题;②取消或豁免部分关键商品的关税,中国部分商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美国企业在成本压力下可能申请豁免,但需关注豁免流程;③税率全面或局部提高,若双方协商不畅,特朗普可通过行政令或301 审查提高税率。
投资建议:关税影响或钝化,出口韧性下把握结构机会整体上,关税冲击对权益市场的影响逐步弱化,从去年11 月特朗普胜选后的表态和今年1 月的乌龙事件上均可见一斑。叠加我们对今年中国出口仍有韧性的判断,出口仍有结构性机会:①上轮被加征但本轮可能不加征的行业,例如建筑材料;②即使加征也可能再次豁免的行业,如部分苹果供应链商品;③出口有一定占比但主要矛盾不在关税的行业,如家电及部分AI 相关产业链等;④对美敞口低但前期可能超跌的行业,如光伏设备、航海/航空装备、军工电子、工业金属、电池等。
风险提示:1)特朗普政策落地超预期;2)地缘政治冲突加剧;3)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