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定期报告:98℃的科技
本周上证指数涨1.30%,沪深300 涨1.19%,恒生指数涨7.04%,港股涨幅领先A 股,本周全A 日均交易额17496 亿,环比上周有所上升。在过去一段时间跟踪过程中,我们可以基本明确:市场依然处于924 行情之后的震荡思维。同时,可以看到国内基本面修复确保大盘指数的底部支撑,海外美元指数由强转弱提供大盘指数向上的弹性。对于当前市场定性:我们认为强美元在特朗普上台之后出现回落至106.8,使得人民币贬值压力缓解,这带来基于风险偏好的情绪修复窗口,这使得港股明显好于A 股,A 股中小盘股明显占优大盘,而期间拥有最强产业逻辑的AI 科技TMT 板块在近期表现持续亮眼。
1、基于基本面的角度,当前积极的财政端持续发力提供大盘指数的底部有效支撑,我们认为即便出现回撤空间极为有限。从国投证券策略独家宏观策略指标央地财政支出增速差看,该指标从去年四季度持续回升,最新值-0.05pct。
同时,本周1 月末社融同比增长8%,与上月持平。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5.13万亿元,同比多增2133 亿元。1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方面得益于表内贷款较快增长,另一方面更为主要的是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其中政府债券净融资6933 亿元,同比多3986 亿元,显示今年政府债发行较为前置。
2、基于美元指数的角度,作为A 股能否出现大行情的关键条件,本周美元指数进一步回落至106.8。我们尤为关注美元指数是否已经看到拐点并呈现趋势性走弱,近期美元指数回落背后看得出是特朗普上台后关税政策不断摇摆影响强美元叙事和外资的风险偏好,具备高度不确定性的特朗普使得美元指数是否明确由强转弱变得捉摸不定,只有美元指数再次明确与美经济关系的稳定联系后,才能作出清晰判断。
总结而言,我们此前提出的“跨年买科技、节后更有戏”获得验证。当然,相较于大盘指数“春季躁动”,伴随windTMT 指数创新高更准确地说是“科技躁动”。
对于大盘指数春季躁动,在过去几年对我们始终使用国投策略——A 股“躁动”指数进行跟踪,当该指标由负值区间上穿0 轴较大概率是行情启动信号,目前A 股躁动指数开始回升至-6%,意味着从交易指标监测上大盘明显向上突破的迹象依然不明确,做好结构依然是胜负手。
对于本轮AI 科技TMT 行情,市场一直在担心是否出现过热现象?在2024Q4 显示泛科技持仓已经接近35%,同时眼下TMT 指数成交额占比从2025 年初开始持续提升,当前更是上升到47%的高位,接近2023 年6 月的水平,距离2023 年初的50%十分接近。进一步关注我们特色跟踪指标:产业主题投资有效性指数,该指数在本周上升至76%,接近2023 年GPT 行情的高点81%,交易拥挤度的快速提升使得科技硬件-软件轮动和波动性会明显增强。在此,我们维持中期看好以半导体和科创50 指数为核心的科技科创指数的结构观点并未发生变化。
在此,我们依然重申对于2025 年产业赛道和投资策略的判断:截止当前,A 股产业赛道大框架和预判结论似乎没必要发生太大变化:科技+出海的产业趋势依然在持续,科技在2025 年核心依然是以AI 半导体为核心的科技科创,出海在2025 年应该是beta 节奏的问题,不是beta 转阿尔法。至于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前瞻提出四种有效投资策略:科技股美股映射、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出海)、消费理性化(平替)、高股息,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似乎也并没有失效。所以,对于开年之后高股息策略的落后也不用太着急。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不及预期、海外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