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点评:复工偏弱的真相:400城迁徙数据之启示
事件:2025 年节后第一、二、三周,百年建筑开复工率分别为7.4%、23.5%、47.7%,分别低于2024 年同期5.6、16.4、15.2 个百分点。
开复工率偏弱,或主因劳务上工率拖累
在《春节海内外要闻》专题中,我们基于测算提示2025 年返乡进度偏快、复工进度偏缓,节后复工数据则进一步证明了该判断。具体来看,节后第三周,百年建筑资金到位率43.6%、较2024 年同期微降1.1 个百分点;劳务上工率相对拖累较重,节后第三周为49.7%、较2024 年同期下降7.8 个百分点。区域方面,华东地区开复工率表现较好,华南、华中、西北地区则明显承压。因此,我们基于362 城市的百度迁徙指数,从人流维度进一步厘清开复工率为何偏弱。
劳务输出城市“返乡强复工弱”,预计建筑业景气度或有压力1、节后复工人流的绝对水平不低,主因节前返乡强度偏高形成一定复工缺口。
节后第一周百度迁徙指数表现稍弱,但第二周以来明显改善,节后三周均值达到了637.5,分别高出2023、2024 年同期1.8%、1.1%。核心原因或在于,节前返乡强度偏高导致复工存在一定缺口。我们延续此前做法,将春运40 天分为前15天的返乡和后25 天的复工,进而刻画出一条返乡复工曲线,截至2 月20 日,复工进度较2023 年同期下降了12.8 个百分点,较2024 年同期下降了8.1 个百分点。
我们使用交运部数据交叉验算,数值略有差异但结论一致,截至2 月20 日复工进度较2023 年同期下降了8.4 个百分点,较2024 年同期下降了4.3 个百分点。
2、劳务输出城市呈现“返乡强复工弱”特征,旅游场景修复可能小幅约束复工人流。首先我们将省市分为三类,传统劳务输出城市1、旅游城市2和其他城市,并对比其2024、2025 年的返乡复工水平:(1)传统劳务输出城市处于散点图的左上区域,即“返乡明显强于复工”,20 城迁徙指数合计较2024 年同期返乡增加106.8、复工仅增加22.8,尤其清远、周口、南阳、驻马店等较为明显;(2)旅游城市趋势线的斜率小幅走高,2025 年春节国内出游5.01 亿人次,分别较2019、2024 年同期增长了26.0%、5.9%。旅游场景延续修复,可能小幅约束了复工人流,但并非开复工率走弱的主因。总体来看,预计建筑业景气度承压,基建好于房建,服务消费可能维持一定韧性。
3、此外,经济大省人员流动活跃、有望更加勇挑大梁。节后三周,人员加快流入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大省,结合劳务输出城市的复工不强(流向房建、基建),一个较为乐观的推测在于,经济大省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吸引人才流入。
加强逆周期调节基调不会变
我们认为,逆周期调节基调不会改变。一是预计2025 年经济目标或延续5%左右,需要政策托底。二是202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两会预计将延续这一工作基调。三是特朗普关税政策仍面临不确定性,需要扩大内需予以对冲。四是年初开工复工进度仍较缓慢,预计建筑业景气度承压,基建好于房建,服务消费维持韧性。因此,逆周期调节基调不会变,预计宽货币、宽财政等有关政策将适时推出,密切关注1-2 月经济数据以及4 月1 日之后关税可能的变化。
风险提示:地产下行超预期,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