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冰火两重天
复盘与思考:
2 月21 日,权益行情大幅上涨,或受阿里巴巴扩大资本开支的计划驱动,科技板块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在资金成本上行和股债跷跷板的双重冲击下,债市继续调整。股市的涨幅与债市的跌幅,都超出预期,冰火两重天。
复盘各类资产表现,股市,上证指数、沪深300 指数分别上涨0.85%、1.26%,红利指数则下跌0.64%;科技板块表现强劲,科创50 大幅上涨5.97%,创业板指上涨2.51%;小盘股方面,中证2000 上涨1.28%。债市,10年、30 年国债收益率均上行3.5bp,分别至1.72%、1.905%,10 年、30 年期货主力合约分别下跌0.27%、0.98%。
商品市场未能延续昨日强势行情,今日沪金、沪银价格转跌,分别下跌0.54%、0.20%;基建地产类商品价格表现分化,螺纹钢、铁矿石价格延续上涨,不过涨幅收窄,分别上涨0.90%、1.51%,沥青、玻璃价格则分别下跌0.46%、1.63%。
央行久违重启净投放,但资金面仍维持紧平衡,“朝紧晚松”特征再现。税期走款第一天,央行逆回购投放1825 亿元,净投放840 亿元,结束了连续7 日的回笼操作。不过,百亿元级别的增量供给难挡资金收敛趋势。早盘起非银隔夜和7 天借贷成本基本分布在2.25-2.30%水平内,较昨日未见好转;午后资金边际转松,非银隔夜利率逐步回落至1.75%。全天R001 加权利率依旧较昨日上行7bp 至2.15%,R007 上行15bp 至2.31%。
资金面变化对于现券的利空冲击延续。短端方面,2 年期及以上国债收益率多上行4-6bp,部分1-2 年期个券收益率逼近1.50%。长端则叠加股债跷跷板影响,以30 年国债活跃券走势为例,早盘OMO 重启净投放,债市情绪小幅提振,然而伴随股市持续拉涨,30 年国债活跃券一度上行2bp;午后,资金面转松虽一度提振债市,但在股市强势表现的压制下,长端收益率修复仅“昙花一现”。全天来看,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上行至1.73 %、1.92%,部分10 年、30 年期老债收益率已达到1.75%、2.00%的关键点位。
当前债市分歧加大,资金面边际转松,各期限收益率并没有快速响应。一方面,市场对资金面宽松的持续性存疑,因而对短端依然偏观望;另一方面,股市上涨带来更多经济乐观预期,使得长端承压。我们倾向于,当前债市定价已经相对极致,进入左侧配置窗口。
A 股放量大涨。万得全A 上涨1.38%,成交额达到2.23 万亿元,时隔43 个交易日重回2 万亿+(上一次是去年12 月13 日),较昨日放量4396 亿元。其中科技品种表现尤为出色,科创50 大幅上涨5.97%。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大涨意味着市场经受住了本周两个“压力测试”的考验。一是市场在周二大幅下跌后并未就此萎靡,反而从周三开始行情有所加速。尤其今日成交额大幅放量,指向本轮走势与去年10 月18 日至11 月11 日的上涨行情已有所不同。二是昨日未受到港股下跌的冲击,今日放量大涨也意味着“畏高港股”可能暂不是目前市场主要的关注点。即使昨日资金因港股表现而产生分歧,这些分歧在今日也得到快速弥合。
直接原因来看,A 股的放量大涨或与阿里巴巴的资本开支和计划相关。昨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截至2024年12 月31 日止的三个月业绩公告,其中显示阿里在该季度资本开支环比大幅增长80%。随后在业绩交流会中,阿里表示“预计未来三年的资本支出投资额将超过过去十年的总额”。这一信号再度强化了市场对科技牛的信心,资金风险偏好显著上升。
硬件板块成为市场交易这一利好的方向,服务器、IDC 算力租赁和GPU 指数分别上涨8.37%、8.08%和7.09%。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对科技产业发展路径的理解:新产品若要在场景和应用层面扩散,可能需要科技大厂搭建完善的算力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同时,中小企业自建数据中心并自行运算的难度偏大,可能仍然需要通过云端算力租赁的方式开展业务。
进一步来看,本轮科技行情能够持续走强,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一系列产业实质性进步的推动。
AI 方面,DeepSeek 的出现意味着AIGC 产业“算力效率改良”的开始,同时也推动了全球AI 竞争加剧;机器人方面,宇树机器人展示了出色的运动能力,同时特斯拉机器人量产预期持续发酵。这些产业层面的实质突破,是资金对科技牛信心的坚实支撑。二是市场炒作方向已由政府开支(财政赤字)转变为企业开支(资本开支)。
2024 年10 月18 日-11 月11 日&11 月27 日-12 月12 日的上涨,均存在政策预期的推动;时至2025 年,DeepSeek受到广泛关注,科技产业成为明确的主线,此时代表性科技公司的动向均有可能推动市场的预期发酵。且众多新兴产品尚处于早期阶段,下游应用场景仍有较大的探索价值。充足的想象空间是本轮科技牛重要的推动力量。
整体来看,市场对科技牛的信念仍然牢固,即使后续科技板块发生短暂的技术性回调,资金浓厚的参与意愿或能够为行情提供支撑。具体来看,杠杆资金依旧掌握边际定价权,且延续流入趋势。昨日融资余额增长68亿元,距离2024 年12 月12 日高点还有143 亿元,或许仍然存在加仓空间。尤其在科技产业利好的推动下,杠杆资金的买盘流动性或许比2024Q4 的行情更加充裕。而机构资金自2 月5 日以来已流出784 亿元,当市场发生阶段性回落后,这部分资金有望进场博弈反弹,从而为行情提供支撑。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