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系列(五):监视体系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机会
本报告导读:
管得住才能放得开,监视体系的发展对推动低空产业商业化进程有重要作用,预计低空监视的市场规模增速不低于30%。在低空监视体系中,重点关注ADS-B、有源相控阵雷达及5G-A 通感一体化等多源融合的技术路线,以及相应的产业机会。
而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及各地的标准不统一性是制约产业机会形成的最大掣肘。
低空场景下,监视系统的价值体现和发展趋势。在民航领域,一次雷达、二次雷达及ADS-B 等技术已形成完备的高空监管体系。然而,相比于高空飞行,我们认为低空监视的重要性更大,难度也更高,目前主要技术路线为ADS-B、有源相控阵雷达及5G-A 通感一体化。
ADS-B 是现下搭建低空监视系统最快速、最成熟、成本最低的技术路线。低空场景下,机载ADS-B 更关注高集成度、轻量化、低成本设计,如美国uAvionix公司面向无人机领域推出的小型接发设备等,九洲空管的YDK-2C 型S 模式空管应答机。此外,星基ADS-B 可成为ADS-B 地面站的有效补充,其无需大规模投资,系统由运营商统一维护,成本降低;2019 年全球首个实时空中交通监控系统Aireon 在北大西洋上空投入使用,2020 年我国首颗面向空管的星基ADS-B 卫星“北航空事卫星一号”成功发射。
雷达是低空监视体系中与ADS-B 系统形成互补的重要手段。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23 年全球民用低空监视雷达市场规模为9.6 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增长至19.4 亿美元,CAGR 26.3%。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有源相控阵雷达逐渐取代无源相控阵和机械雷达,成为市场主要组成部分。国内厂商中,如纳睿雷达发布的新型Ku 波段双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四创电子承接的中国气象局的S 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项目,国睿科技研发的大型相控阵天气雷达和多波段天气雷达产品。工信部近期印发了我国首个关于雷达无线电管理的规范性试行文件,通过频率使用、台站设置、设备管理、干扰协调等方面的规范,有利于系统性解决目前低空监视雷达的发展存在的复杂电磁环境与干扰问题、技术标准与政策协调不足等问题。
作为新一代低空信息基建,5G-A 通感一体化步入技术验证和商业化探索阶段。低空产业的发展,不仅局限于低空监测系统,还面临着通信、导航等能力的掣肘,由于传统基站的高度限制,无法实现有效的低空通讯,随着低空活动频次的增加和高密度飞行的需求,导航模式也需要更数字化、精细化。要系统性解决通信、感知、导航等问题,有赖于5G-A 通感一体化,且成本效益显著。
目前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各地开展5G-A 的验证和规模试点。全国已有300 余个城市启动最新的5G-A 网络部署,将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低空通信网。
技术趋势总结。第一,管得住才能放得开,全国统一的低空交通网络建设至关重要。2025 年2 月14 日,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在京召开“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项目论证会,该项目旨在统一低空空中交通网络标准和接口,避免重复建设,通过专业指导和科学规划,确保高效布局。第二,现阶段,需要综合运用ADS-B、雷达、5G-A 通感一体等多种技术,辅助光电技术、多点定位技术等构建多源融合感知体系,形成泛在监管、重点保障的低空感知能力。第三,空域的精细化监视管理不仅体现在硬件端,未来还将充分结合机器学习、数字孪生、大数据等工具,打造多源感知能力协同平台。
产业机会总结。ADS-B 方面,重点关注小型化ADS-B 机载设备生产商以及星基ADS-B 卫星厂商;雷达方面,重点关注相控阵雷达本体以及T/R 组件厂商;5G-A 通感一体化方面,重点关注通信基站、运营商、基站天线、滤波器等产业链。
风险提示: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超出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